鼓震鑼鳴,龍騰獅躍。據悉,本次海峽兩岸舞龍舞獅大賽暨獅陣大匯演共設有舞龍、北獅、南獅比賽項目和獅陣表演,來自海峽兩岸的18支隊伍輪番上陣。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石獅作為僑鄉的區位優勢,以龍獅運動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兩岸同胞和海內外華人華僑情誼,使得本次大賽成為構建海峽兩岸體育文化交流活動、推廣我省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平臺。
從小抓起
在南獅比賽中,來自臺灣彰化文興高中的學生為現場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區別于傳統的鑼鼓伴奏,文興高中的舞獅表演采用了現代音樂作為配樂,加上兩只“獅子”靈活的表演,讓人耳目一新。
據了解,文興高中成立舞獅隊已經有10年的歷史,“一開始可能是為了升學考慮,后面發現有很多學生感興趣,就在學校成立了社團。”文興高中代表隊教練、體育老師吳文進說。
據吳文進介紹,在臺灣,高中以下的學校推廣舞獅的只有兩所學校,文興高中就是其中之一,“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學生和家長可能對‘吃苦’的接受度越來越低”。此外,舞獅需要登臺、跳躍,具有一定難度,也伴隨著相當的危險,“所以我一般還是會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不會在難度上深究”。
吳文進認為,舞獅的普及從學校開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規則的改變也很重要,“按照現在的國際規則,對青少年參加比賽而言,難度更大,如果規則能相對區分、細化,可能更有助于推廣舞獅”。
先廣后難
臺灣體育大學教練許雍政和吳文進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也認為舞龍的傳承應該從小抓起,做好推廣。
據了解,臺灣體育大學一行共19人參加舞龍比賽。這支代表隊曾參加過去年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世界龍獅錦標賽,今年又參加了中華龍獅大賽,并且在這兩個比賽中都榮獲冠軍,實力非凡。
時間車輪的不斷向前,擠壓著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龍獅運動也不例外。許雍政認為,社會日新月異,青少年越來越少有機會接觸傳統文化,更何談主動從事這項運動,所以龍獅運動的廣度也就越縮越小,“臺灣的青少年很少有人會參與舞龍運動,這就意味著可供選拔的苗子少,青年運動員也就少”。
說起龍獅運動的傳承,許雍政認為,傳承先要做“廣”,而不是“深”,“與其抓難度、抓動作,還不如先做好普及。只有輻射面廣,才有機會去做更多的事”。許雍政認為,不同地方的隊伍展現不一樣的文化,對學生而言,比賽是很難得的機會。
共促發展
“臺灣人的祖先很多來自大陸閩南地區,海峽兩岸有著共同的文化和民俗。”臺灣體育總會理事長鄭錦洲說,這次來參加賽事的臺灣選手基本都是年輕一代,他們中有許多人第一次來到大陸,“所以這不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一次尋根之旅,讓臺灣選手通過走訪和交流,認識到自己的血緣和文化來自哪里”。
一直以來,臺灣體育總會始終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與福建省體育局聯合開展了一系列體育交流活動。鄭錦洲表示,比賽在“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之一的石獅舉辦更具意義,也將進一步增進兩岸友誼,增進彼此了解。
省體育局副局長唐佑明也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大賽的舉辦,將滲透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龍獅精神,傳遞到兩岸同胞“骨肉之親”的特殊緊密聯系之中。今后,福建省體育總會將繼續與臺灣體育總會共同努力,促進兩岸交流與交往越來越多,了解越來越深,親情、友情越來越濃。(福建日報記者 肖榕 通訊員 吳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