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將到來,據泉州晚報報道,近日,泉州市行政執法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擾民專項整治“零點行動”,重點整治全市范圍內未經審批的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滴灑漏、擾民現象。從快從重查處建筑工地施工擾民行為,把施工噪聲擾民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為考生保駕護航。市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整治行動將從5月17日持續到6月30日,各區執法局將每星期整治4次,其中兩次為夜間整治,而市執法局也將不定期組織統一行動。
家有考生,焦灼便成了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中考、高考作為多數人求學路上最為重要的考試,無疑也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社會新聞中,家長攔路護考的新聞屢見不鮮,家長們種種極端的護考行為在引發爭議的同時,也折射出為考生營造一個安靜的備考、迎考環境,對社會和諧亦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擾民專項整治,不僅是一項有利于環保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社會穩壓器的作用。
在此次的專項整治行動中,豐澤區蘭臺路一工地在行政執法人員發過三次責令整改通知書后,卻還依舊頂風而上、我行我素。這不由讓筆者想起本社媒體報道過的另一則新聞,在去年高考前,中心市區多個社區的廣場舞隊主動發起倡議承諾息舞四天,為高考考生營造安靜的備考氛圍,其中伍堡社區一廣場舞隊負責人在接受泉州晚報社記者采訪時說道:“大家都有孩子,要為孩子們考慮。”樸素的語言卻閃現出難能可貴的公共精神。由此可見,只有進行推己及人的換位思考,社會群體之間的摩擦系數才會減到最小值,而社會管理成本也才能有效降低。
日前,中心市區泉山路普明橋頭一帶,亦因聚集了各種攤點,馬路成了“夜市”,污染和噪聲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些亂象甚至破壞了古城的市容市貌,經本報報道之后,引起了市民的強烈反響。夏夜的各種商業擾民行為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種種商業行為為一己之利,犧牲了多數人的生活環境,其中顯現的公共道德貧血癥,令市民詬病已久。
當部分人將個人利益凌駕于公共道德之上時,可能都忘記了被尊為“市場經濟之父”的亞當·斯密,不僅寫出了《國富論》以揭示人的物質屬性是利己的,同樣也寫出了《道德情操論》指出人的精神屬性是利他的。從《國富論》的主題“財富增長”到《道德情操論》的主題“欲望約束”,亞當·斯密告訴我們,真正的商業道德是個人自制的同時也保持對他人權利和公共規則的尊重。和諧相處的社會環境不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零和博弈,而是在互讓互利中求得彼此的最大公約數。就此而言,工地治噪不僅是為考生輕松備考送上的一顆靜心丸,也是社會環境治理中極其必要的一環。
夏夜商業擾民行為已成為一個循環往復的季節性社會治理問題,除了常態化監管與嚴厲處罰外,要讓問題從他治走向自治,培養“換位思考”這一文明社會應該具備的共情能力則是題中應有之義。穆勒說:“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因此,只有當“互不打擾”成為社會群體之間彼此尊重的底線時,你我的權利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呵護。(周培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