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發布的《2018中國國際游學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7年參與國際游學的用戶規模達86萬人次,2018年參與國際游學的用戶或將達到105萬人次,并在未來繼續呈擴大趨勢。根據2.55萬元人民幣的一般價格保守估計,2017年國際游學市場規模達220億元水平。有專家預測,未來3至5年,國際游學行業規模將會超過千億元。(4月20日中國新聞網)
隨著經濟發展、國力增強,能讓孩子“走出去看看”的家庭越來越多,而能夠“放眼世界”的家長也迅速增長,這正是國際游學蓬勃發展的內在動力。不可否認,讓孩子們走出課堂、走出國門,對于開拓孩子們的眼界、增長孩子們的見識,乃至培養孩子們的交際能力、適應能力、應對能力、生存能力,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等都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但與此同時,也無須過分夸大“游學”的意義,將其當成孩子多么不可或缺的事物。一方面,有所學未必需要有所游,遠在古代,老子就警告人們:“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他說:“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窺于牖,以知天道。”更何況現代人身在一個互聯網時代?只要正心向學,什么知識學不到,又何須花錢到現場?另一方面,更要警惕“有所游未必有所學”,游學產品參差不齊,個別機構其實是打著教育的幌子在掙錢,而短期游學,多數孩子淪為“到此一游”的恐怕也在所難免。誠然,國際游學行業的市場規模是越來越大了,然而,真正要學有所成,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