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永春縣立足本地資源,深度融入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戰略,全方位構建香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讓小小香制品成長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大產業。2024年,永春香產業集群被認定為福建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永春香更是以40.52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價值百強榜單,香產業鏈上下游產值高達141億元,成功實現了產業競爭力與市場影響力的雙重躍升,為縣域經濟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了強勁動能。
四鏈協同,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5月20日,福建省地方標準《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建香制作技藝》審查會在永春縣舉行。省燃香產業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郭良洽等多位香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匯聚于此,圍繞福建香制作技藝的標準規范展開深入研討,同時搭建起兩岸香文化人才交流平臺,為深化閩臺文化合作注入新動力。這樣重量級的“對話”與“規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永春香發展領域。
此前,永春縣就舉辦了“產業永春·融創未來”縣域產業鏈融合發展大會系列活動,該活動中發布的《永春縣產業鏈發展分析研究報告》與《永春縣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綱要》,為產業發展繪制了清晰藍圖。同時,永春縣掛牌5家產業鏈調研實踐基地,搭建起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平臺;組建產業鏈智庫專家團,匯聚行業頂尖智慧,成為產業發展的“最強大腦”。
以系統思維統籌香產業發展,永春縣還在創新鏈方面,出臺《“中國香都”“永春香”標志使用管理規則》,規范品牌使用。成立校地協同創新中心、科創服務中心,并引入哈工大等3家大院大所設立科研工作站,引進科研團隊,為產業創新注入活力;在資金鏈方面,設立產業投資基金,以投帶引,為香產業提供授信20億元,解決了企業發展的資金難題;在人才鏈方面,依托泉州技師學院、永春職專,“訂單式”培養人才,每年平均輸送技工人才1500余名,構建起多元化、多層次人才隊伍。目前,全縣已培育超230家規上工業企業,產值突破600億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成效顯著。
平臺創新,暢通內外貿雙循環
5月19日,中國香都香業選品中心開業。走進選品中心,淡淡的香味縈繞在身邊,固態香、液態香、香器、香工藝品等十大香品類映入眼簾。“這里是中國香都在永春縣城的選品中心,采用線下沉浸式體驗選品、線上全域化營銷推廣的運營模式。下一步,我們還將與國家香檢中心合作,打造香產業園。”現場,該項目負責人蘇君琪介紹。
為暢通產業流通渠道,永春縣創新搭建“線上 + 線下”一體化貿易平臺矩陣。中國香都選品中心、永春香全球供應鏈中心相繼揭牌成立,成為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其中,永春香全球供應鏈中心整合了中國香都選品中心、香品國內倉、中國香檢中心三大核心功能。而中國香都香業選品中心則匯聚百家企業超1000款香產品,以“非遺傳承 + 科技賦能 + 市場驅動”為特色,通過沉浸式體驗與全域營銷模式,實現產品與市場的精準對接。
“我們規劃建設的7000平方米香品國內倉,將極大提升倉儲物流效率,保障貨物高效運轉。”縣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香檢中心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燃香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來,已在仙游、西藏等地設立業務分中心,構建起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截至目前,累計為300多家香企提供112項技術服務、7000余次咨詢服務,培訓專業人才5200余人次,有力推動香產業向標準化、規范化邁進。
政策護航,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在位于達埔鎮建國村的奇楠沉香種植基地,百畝的奇楠沉香樹連片成景。而位于岵山鎮北溪村、五里街鎮吾東村的兩個沉香樹栽培試驗基地的沉香苗木已于2024年實現采樣,結香效果達到預期。
為形成“原料種植、生產加工、文化體驗”的全鏈條產業生態,永春縣規劃沉香種植基地,種植奇楠沉香、黃精680余畝;建設915畝的香品產業園,吸引46家企業入駐投產;啟動香都小鎮中小微香企創業園、香文化旅游綜合體等項目,完善上下游產業配套。同時還積極謀篇布局永春香電商網絡,落地運營中國香都電商直播孵化運營基地;引導香企建立自主網絡銷售平臺,搭橋東方甄選、和平百茶等成熟平臺為香品網銷“通電”;并鼓勵企業入駐縣級跨境電商集聚區,助力香品拓展國際市場。
產業振興,政策護航。近年,永春縣出臺“新香八條”、《永春縣持續壯大有根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惠企政策。從企業推進獎勵、經濟貢獻獎勵、設備廠房補貼、技術改造、出口獎勵、參展補助等多個維度,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來源:永春縣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