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今年,泉港區涂嶺鎮黨委修復中共涂嶺“火花”支部聯絡點舊址,復原紅色歷史本貌,建成中共涂嶺“火花”支部革命展館。
一大早,位于涂嶺鎮涂嶺村涂嶺古街的中共涂嶺“火花”支部革命展館,陸續迎來周邊村民前來參觀學習,通過追尋革命先烈的足跡,重溫黨的光輝歷史。
村民鄭小玲說道,“作為本村的村民,在展館未修繕之前,對于我們村的革命歷史、歷史人物并不是很了解,通過這個展館,讓我了解了我們村的革命歷史,懂得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涂嶺“火花”支部革命展館在中共“火花”支部聯絡點舊址上進行修復、布館,共兩層150多平方米,投資約70萬元。展館包括前言、中共“火花”支部成立、黨員簡介、大事記和結束語等五個單元。
涂嶺鎮宣傳委員、黨委秘書莊曉芬介紹,“分別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風展紅旗如畫’‘獨有英雄驅虎豹’‘人間正道是滄桑’‘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毛主席的詩詞作為各個單元的主題。”
該展館通過實物、文字、圖片展示,結合現代電子影像技術,營造“沉浸式”互動學習情境,增強紅色引力、凝聚紅色信仰,更好地傳遞革命精神與力量。
涂嶺鎮宣傳委員、黨委秘書莊曉芬:“建設這個展館主要是要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紅色信仰,圍繞陳平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涂嶺古街為主打造涂嶺紅色記憶傳承旅游線。其次也是希望通過這個展館打造成一個示范帶動點,促進每個村再深入挖掘豐富的紅色資源,打響‘紅色涂嶺’品牌,讓‘紅色涂嶺’成為游客的信仰‘充電樁’。”
涂嶺是福建著名的革命老區,全鎮21個村都是革命基點村,是一片浸潤紅色基因的沃土。在大革命時期,涂嶺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農民自衛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開辟了游擊根據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仍然是堅持革命斗爭最為活躍的地區。涌現出陳平山、吳敦仁、吳國珍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他們積極投身革命、英勇奮斗,譜寫了不朽的歷史篇章。
涂嶺鎮宣傳委員、黨委秘書莊曉芬:“接下來,主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展館,主要是補充收集革命老物件,增加一些智慧講解系統,原汁原味原貌再現歷史風貌。二是進一步完善涂嶺古街保護規劃,修繕古厝、整治裸房、提升沿街景觀,著力打造成一條集追憶紅色歷程、傳承紅色基因的黨建文化長廊。三是進一步挖掘涂嶺古街歷史人文古跡,選優培育講解隊伍、講好古街故事。”(柯銘鼎莊冉冉(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