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語循光,藝境澤心”農食知行實踐隊深耕泉州安溪多維賦能
知行合一踐初心,青春作筆書擔當。日前,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穗語循光,藝境澤心”農食知行實踐隊深入泉州安溪縣,開展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調研。實踐隊員以知行合一為帆,以專業素養為楫,聚焦關愛幫扶、紅色尋根、非遺傳承、社區深耕四大領域精準發力,在八閩熱土上書寫了一份彰顯新時代青年擔當的實踐答卷。
第一站·明德特校:啟智潤心繪就童真夢想
明德特殊教育學校作為實踐首站,實踐隊員以創意為橋、耐心為鑰,啟智潤心。互動環節,實踐隊員與明德學子手搭肩圓圈游戲傳遞溫情。科學設計的投球與感統訓練精準提升感知統合能力;尤克里里與吉他弦動間,音樂旋律流淌。翌日,協作墻繪潑灑童真色彩;戶外植物科普引導明德學子親手懸掛樹銘,對話自然萬象;心理沙盤環節通過具象化的場景構建,引導明德學子在安全的氛圍中表達潛意識情緒,成為此次實踐中極具專業性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第二站·金谷故里:行吟故地體悟崢嶸歲月
追尋紅色印記,實踐隊員走進金谷鎮開展紅色研學之旅。在溪東村展覽館,村干部生動講述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的光輝歷程,重溫泉州首個紅色政權建立的壯闊史詩。于革命先驅莫耶故居,實踐隊員感受到莫耶投身革命的堅定抉擇與《延安頌》創作時的熱血激蕩,每一處陳列的手稿、舊物,都訴說著先輩在動蕩歲月中堅守信仰的故事。大家駐足沉思,深刻體悟到莫耶將個人理想融入時代洪流的崇高境界。移步金谷溪岸藝術公園,實踐隊員實地調研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該地已成為融合文化傳播、生態治理、社區共建與鄉村美學的示范載體,成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的生動注腳。
第三站·高甲戲苑:探尋非遺傳承千年文脈
聚焦非遺保護傳承,實踐隊員深入安溪高甲戲劇團開展文化調研。劇團藝術家先給實踐隊員介紹劇團發展歷程及經典劇目價值。在化妝服飾工坊,角色頭套與華服的技藝解析,展現傳統戲曲美學的深厚底蘊;實踐隊員嘗試穿戴戲袍、體驗水袖身段程式,親身感受戲曲裝扮的獨特魅力。排練廳內,《悟空八戒斗強盜》武戲行云流水,盡顯藝術神韻。劇團負責人解讀文脈賡續與創新,強調安溪高甲戲作為文化金名片與文旅引擎,對賦能發展、提升軟實力作用關鍵,寄語隊員貢獻力量擦亮標識、助推振興。
第四站·小東社區:深耕睦鄰共筑代際同心
實踐隊員在安溪縣鳳城鎮小東社區同步開展“守護銀齡,樂享生活”與“社區筑夢舞臺,青春實踐啟航”兩項主題活動。“守護銀齡”活動:實踐隊員演繹反詐情景劇強化居民防范意識;開展急救培訓提升應急能力;實踐隊員肅立聆聽在黨50年老黨員奮斗故事,感悟初心傳承;紅歌齊聲高歌燃動全場,激昂旋律振奮人心。“青春啟航”活動:鎏金與非牛頓流體實驗點燃科學熱情,植物知識競答妙趣橫生,鐵觀音茶藝融合奶茶品鑒引導青少年感知茶鄉特色。
從關愛幫扶、社區服務的暖心實踐,到追尋歷史根脈、非遺傳承的深度探索,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穗語循光,藝境澤心”農食知行實踐隊在安溪的沃土上躬身力行,詮釋青春擔當。此行既為縣域注入青春動能,更在服務社會、傳承文明、助力振興的熔爐中淬鋒礪刃。知識于鄉野拔節,力量在奉獻中奔涌。實踐隊員以青春執筆,以奮斗為墨,守望鄰里,耕耘希望,終將滾燙的汗與智,淬作照夜星火,點燃強國征程上不息的青春江河。(陳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