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2025泉州時尚周系列活動圓滿落幕,世遺古城展現非一般的魅力與精彩。本土時尚品牌發布最新設計產品,國內外知名設計師聯袂上演時尚大秀,精心推出一系列市民游客可參與、可體驗的配套活動,真正打造出一場時尚設計嘉年華、全民時尚文化盛宴。
時尚是一股時代潮流、一股激活產業的力量,更代表著一種銳意進取的先鋒精神。隨著《泉州市打造“世遺泉州 時尚之都”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落地,這座曾以“漲海聲中萬國商”聞名世界的宋元古港,正織就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時尚藍圖。以文化為靈魂、產業為根基,泉州將通過提升時尚產業力、時尚設計力、時尚文化力、時尚商業力、時尚消費力、時尚生活力,叩響全球時尚版圖的大門。
文化為核激活時尚基因
4月17日,承載百年歷史的泉州中山路被一場時尚大秀喚醒。本土時尚品牌七匹狼將白瓷釉色、簪花圍紋樣、非遺磚雕及珠繡工藝等元素融入現代剪裁,展現文化自信與創新力量。線上千萬次直播點擊與泉州府文廟外大屏前的駐足人潮,見證了這場“沒有圍墻的時尚盛宴”。
用傳統文化與世界對話已是各大品牌公認的“撒手锏”。“時尚和文化密不可分,所有時尚的表達,都要從文化中去汲取靈感。”在泉州時尚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看來,只有具有足夠的文化話語權和文化吸引力,品牌才擁有真正定義時尚、引領時尚的能力。
本次七匹狼大秀并非泉州本土秀場的初體驗。2023年,在有著885年歷史、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美譽的安平橋上,利郎開啟一場兼具傳承與創新的年度大秀;2024年,卡賓品牌主理人重返故鄉石獅,選址千年古渡林鑾渡碼頭打造成時尚T臺……在世遺里遇見時尚,文化與設計碰撞,是屬于泉州的獨特魅力。
不斷破圈生長的泉州時尚品牌,還頻頻在國內外知名高級別舞臺上大放異彩,簪花圍、刻紙等非遺元素也隨之驚艷亮相。截至2024年底,泉州品牌在米蘭、巴黎、紐約、倫敦四大國際時裝周共亮相22次,城市文化魅力在一個個“出海”瞬間被完美詮釋。
宋元時期,泉州是馬可波羅筆下的“東方第一大港”,更以“織染為天下最”的技藝引領東方時尚風潮。如今,這座“活著的古城”正致力于讓古老的文化符號在現代時尚語境中發新芽、結碩果,全力打造“世遺泉州 時尚之都”新名片。
千億產業鏈動時尚版圖
“2025泉州時尚周是泉州打造‘時尚之都’的起點,我們會持續營造時尚產業的發展氛圍。”泉州市商務局商貿促進與會展業科科長劉龍真表示,“時尚之都”的打造,是泉州呼應企業需求,牽引產業升級、城市躍遷,并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舉措。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在泉州時尚周上,紡織服裝、鞋業、家居建材、工藝制品、食品飲料等九個工業千億產業集群輪番上場,激發出時尚產業的無限潛能。
泉州時尚產業聯盟秘書長、福誠(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宏楠告訴記者,如今全球范圍內,鞋服、箱包、家紡等品類的總零售規模已與汽車的總零售規模接近。如何在全球市場激烈博弈的當下,在這塊巨大的“蛋糕”中切下可觀份額?“產業轉型升級,往時尚領域走就是個很好的選擇。”
泉州強大的產業根基、完善的配套體系和高效協同的時尚產業聯盟,將為時尚元素的創意集成、技術轉化、商業推廣提供廣闊空間。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得益于產業的發展壯大,泉州與時尚的距離被持續拉近,時尚在當地也有了多樣化、具象化的呈現。
當前,泉州的時尚產業總產值已突破7000億元。“在這樣的基礎上,泉州應當代表中國時尚向世界發聲。”林宏楠認為,時尚還是一種生活方式,以“時尚”為主題可以串聯起食品、茶葉、工藝美術品等地方基本產業。對于從泉州走出去的企業而言,回到泉州,更有可為。22處世遺點、726項非遺項目,泉州豐厚的美學富礦已成為他們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
“此前,涉足時尚產業的國內制造業有兩個體系:為國外品牌代工和與國內企業合作生產。”林宏楠表示,恰逢泉州時尚產業(全球)供應鏈大會召開,借此機會希望融合兩個體系、共同發展。要走出去,也要打通回路,這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協同發展,才能有力助推中國的品牌與時尚“出海”,抵御外部復雜的市場環境。
校企共育時尚未來
時尚產業的積累沉淀,需要人才群落的支撐。事實上,華僑大學、黎明職業大學、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等泉州本地院校均有相關科系設置,大批時尚創意人才持續脫穎而出,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創新力量。
“泉州是全國首批21個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之一。”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紡織服裝學院院長張福良說,院校主導“四鏈融合”中“人才鏈”一端,負責將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對接到創新鏈、產業鏈各環節中,引導產業升級變革。
記者了解到,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利郎(中國)有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鴻星爾克實業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服飾企業,均與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
校企深度合作,讓產教融合發生了一些“化學反應”。“品牌的設計理念,為院校帶來了不同思考視角的全新啟發;院校的創新突破,又為品牌的設計注入了新鮮元素。”一些企業負責人由衷點贊,產業與院校的碰撞,為時尚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從制造業到時尚產業的轉化要出更大實效,產教融合的深度永無止境。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泉州持續推動產教融合的系統性改革,以期校企形成更加緊密的互動,培養出更多視野更寬、條件更好、就業更俏的時尚人才。(記者 湯海波 莊釗瀅 見習記者 肖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