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譜牒文化對接交流
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第五屆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交流大會暨新版《閩臺緣》主題展覽在泉州開幕
9月26日上午,“第五屆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交流大會暨新版《閩臺緣》主題展覽”開幕式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福建省副省長、臺盟福建省委會主委、省臺聯會長江爾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出席;市長蔡戰勝致歡迎辭。
江爾雄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和精神紐帶,閩臺關系檔案文獻在增進臺灣同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全國唯一一座反映祖國大陸與寶島臺灣歷史關系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持續開展多種交流活動,搭建兩岸民眾尋根謁祖和宗親、鄉親、姻親交流新平臺,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10月1日,《福建省閩臺關系檔案保護條例》將正式施行,這是大陸首部檔案領域涉臺專項地方性法規,對進一步推動閩臺關系檔案文獻征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將發揮積極作用。希望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依托祖地文化資源,繼續做好兩岸譜牒、兩岸家書等涉臺文獻征集保護、研究闡釋和開發利用,為推進鄉親往來、鄉情延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希望兩岸專家學者進一步增進交流合作,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范圍研究閩臺祖地文化的人文價值、時代內涵、世界意義,取得更多更有價值的成果。
孫亞夫說,福建是臺灣同胞主要的祖籍地,擁有鮮明、厚重的祖地文化,兩岸譜牒、家書等文獻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印證了兩岸歷史淵源,體現了兩岸交流往來,承載了中華民族記憶。在兩岸交流特別是文化交流中,深入研究兩岸譜牒文化,對于弘揚“兩岸一家親”理念,對于加強兩岸同胞共同的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認同,對于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對于反對“臺獨”分裂圖謀,都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多年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發揮福建區位優勢和文化優勢,著力促進兩岸譜牒、家書和同宗同名村交流,為增進兩岸基層民眾交流與感情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相信此次活動必將對博物館的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市長蔡戰勝代表泉州市委、市政府向出席的領導嘉賓表示歡迎。他說,此次主題展覽推陳出新,更加全面系統闡釋兩岸歷史源流,必將厚植文化偉力,促進泉臺融合發展、心靈契合。祝愿民間譜牒文化交流大會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添磚加瓦,增進“兩岸一家親”。期待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發揮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特殊作用,創新文化產品供給,“讓文物活起來”,為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多作貢獻。歡迎臺灣同胞多到泉州走走看看,體驗海絲起點的半城煙火,品味故土家園的悠悠鄉愁,相約泉州城、共敘閩臺緣。
此次活動吸引了150多名兩岸專家學者齊聚泉州,探討“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和“兩岸家書的新時代作用”等議題,并參觀了歷時8個多月改造提升的新版《閩臺緣》主題展覽以及展館內的《鄉土閩臺》《骨肉天親 血脈相連——海峽兩岸家書特展》等專題展。
市領導盧秀萍、劉林霜、李文生、黃文捷、洪川夫參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