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扶貧辦獲悉,泉州市建立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預警、收入水平略高于貧困戶標準群眾致貧預防監測、“因病、因殘、因災和因學”等突發原因致貧應急救助三項機制,全力防返貧、控新貧、穩脫貧,確保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
建立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預警機制:每年第一季度組織對已脫貧人口進行全面摸底,建立脫貧人口信息檔案,將因病、因殘、因災和因學致貧,無勞動能力致貧,依靠政府兜底脫貧等三類對象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同時,組織縣、鄉、村掛鉤幫扶責任人,每個月對這部分群體進行定期走訪,如出現返貧跡象,及時列入預警對象,按照相關政策,第一時間進行扶持。
建立收入水平略高于貧困戶標準群眾致貧預防監測機制:每年第一季度全面排查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標準這部分群眾的收入情況、“兩不愁三保障”情況;分析可能致貧原因,分門別類建立信息庫。探索制定符合本區域實際的扶持政策,每年統籌安排部分資金從產業、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進行幫扶。同時,建立季度動態監測制度,由鎮、村干部進行掛鉤聯系,發現可能致貧跡象的,及時納入幫扶范圍。
建立“因病、因殘、因災和因學”等突發原因致貧應急救助機制:各縣(市、區)立足實際,探索建立“病、殘、災、學”應急救助機制,并設立應急救助資金,充分依托村級黨組織、群眾性自治組織、公共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等主動發現救助對象,及時采取救急措施,防止新增貧困人口。探索建立鎮、村級包干應急救助責任體系,明確村主干為轄區內應急救助工作第一責任人,每個角落或村民小組確定一名責任人,及時了解、掌握、核實轄區居民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并主動上門告知應急救助條件及申報流程,由群眾提出申請后,上報縣級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應急救助。暢通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情況共享渠道,有針對性地篩選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較高的重病患者、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困難職工家庭等重點群體,引導其提出應急救助申請,及時進行幫扶。(記者許雅玲 通訊員黃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