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聯防聯控隊伍經常上街檢查,讓商圈更安全。”“社區在公司內設立的黨群工作站經常舉辦活動,我們‘新泉州人’更有歸屬感。”……近日,在泉州市鯉城區臨江街道幸福電商圈走訪,無論是扎根多年的老商戶,還是剛入駐的創業者,談起商圈的變化,言語間都洋溢著認可。
據了解,為持續深化社區、園區、廠區“三區聯創”黨建工作機制,鯉城區臨江街道撬動幸福社區、幸福電商圈、捷云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捷云軟件”)等三區單位的共建共融,把“三區聯創”轉化為“幸福指數”,切實提升轄區職工居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機制創新 圓桌議事破難題
幸福電商圈作為幸福社區的核心產業載體,包含幸福電商園、華聯集團及義全街周邊電商企業,目前已集聚200多家電商企業,600多家鞋業經營者及1500多家線下供應商。而位于電商圈內的捷云軟件則被稱為臨江街道轄區內的“互聯網大廠”。
“面對轄區業態豐富、企業聚集度高、治理需求多元的特點,社區黨委、電商圈相關運營方黨組織、捷云軟件黨組織這三方聯合發起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并吸納水電氣、金融機構、商協會、社區民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作為列席議事成員。”臨江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許曉玲介紹道,這一制度的應運而生,旨在搭建一個常態化的溝通協作平臺。
通過每月定期召開的聯席會議,各方主體得以面對面交流:社區黨委及時傳達政策信息、收集社情民意;電商圈運營方反饋園區管理、設施升級等共性需求;捷云軟件在技術賦能、人才資源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議……過去需要“多頭跑”“反復找”的問題,如今在“一張圓桌”上就能高效協同、精準化解。
網格管理 助力企業發展
針對轄區電商企業多、物流車輛噪音和擁堵問題,幸福社區黨委提供網格化管理,并聯合相關部門每周定期開展夜間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消防安全演練、隱患排查等活動。截至目前,累計清理違規攤點100余次,規范停車秩序200余次,整治噪音擾民問題30余起。
今年37歲的顏一勤是社區網格員,曾有5年的電商從業經驗,深知電商企業的需求。只要一有空他就騎著電動車在負責的網格巡邏,和電商企業老板、員工打成一片,遇到問題及時幫忙協調解決。
“社區不管是網格化管理,還是專項整治、隱患排查,對我們扎根在此的企業來說都是好事,商圈更安全有序,我們的發展也更有保障,所以我們都很感謝并配合社區的工作。”泉州市區鞋商同業公會會長郭增輝說道,他在電商圈經營有一家線下門店,在貨物進出時,效率明顯提升。
暖心服務 把人才留下來
幸福社區黨委挖掘轄區學校、圖書館、醫院等資源,依托“黨建+”鄰里中心、“暖新鯉”驛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開辦義診、快樂暑期等暖心服務,便留住不少人的心。
快遞員鄭秋勇是社區暖心服務的直接受益者。這個夏天,他不再為10歲女兒無人看管而憂心忡忡——社區“快樂暑期”活動成了孩子安全、充實的去處。“上班前送過去,下班接回來,孩子在里面學知識、交朋友,我在外頭跑單也特別踏實!”鄭秋勇言語間滿是感激。像這樣“托得住、教得好”的精準服務,正是幸福社區留住人心的“溫柔密碼”。
“包括我在內,我們公司有30%的員工是‘新泉州人’,社區提供的這些服務可以讓我們感覺很溫暖。尤其是設立在我們公司的黨群工作站,在節假日期間經常舉辦各類活動,也讓我們、尤其是年輕人對這座城市有歸屬感。”捷云軟件相關負責人梁建波說道,大家能安心在這工作,對于正在成長中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很關鍵。
鯉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陳競芳表示,幸福電商圈片區只是鯉城區14個“三區聯創”片區的其中一個,下一步,鯉城區將推動“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進一步滿足企業多層次需求,并加快培育“三區聯創”典型,力爭在年底前分領域重點打造3-5個產城人融合示范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