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名批評;責令賠禮道歉、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面壁反省;暫扣學生用以違反紀律、擾亂秩序或違規攜帶的物品;課后留校教導……”
日前,《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公布。征求意見稿按力度把懲戒措施分成三檔: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懲戒措施從點名批評、罰站面壁,到打掃衛生、家長陪讀,再到停課停學、限期轉學,可謂是逐步升級。同時征求意見稿還通過規定幾種“懲戒禁忌”,明確教師在管教過程中的責任邊界。對于教育懲戒,大家都是怎么看待的呢?
家長
教師的出發點 決定懲戒的真正作用
“教師如果真的愛學生,即使使用懲戒措施,其心中也會有個度,不會以打為目的,還會觀察這些措施對不同學生的作用;而有些學生,光懲戒是沒用的,要先了解心理和性格。”家有初二學子的陳先生說道,征求意見稿里的措施都沒問題,關鍵是怎樣實施、實施的具體標準要進一步明確。
市民劉女士有一個在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她認為懲戒措施的合理使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真心為了學生好。“有的老師懲戒學生就是為了泄憤,沒有教育懲戒規則時他們可能還有所畏懼,放開了難免會有風險。所以我覺得還是得進一步規范教育懲戒的具體細節,不要委屈了學生,也不能讓真心為學生好的老師心寒。”
建議家校聯合 讓教育懲戒更加客觀
市民梁先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表示,大部分成年人步入社會后要面對各種各樣壓力、訓誡、挫折;如果學生階段以心理健康等名義禁止以任何方式懲罰學生,這不叫保護,這叫縱容。“我是支持要有教育懲戒的,除了侮辱性、暴力性的懲戒不可取外,其他懲戒方式必須有,如果這點都承受不了,將來學生進入社會會極其容易受到挫折。”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近十年來,教育缺乏懲戒措施,部分家長的溺愛也讓老師在教學關系中處于弱勢,有些老師敢說不敢罰,有些老師則連說都不敢說。”市民黃女士認為,在教育懲戒措施上,家長和學校可以聯合,雙管齊下,這樣才能更加客觀、行之有效。
老師
適當采取懲戒措施 有利于教學工作
“不采取點懲戒措施,有時候真的沒法進行教學工作。”市區某中學班主任王老師表示,老師們其實并不希望用懲戒手段,實在不得已該罰還需罰,但是會把握一個度,比如采取罰抄課文、罰站、罰跑操場等手段,并且事后主動告知家長,讓家長配合學校教育。之前有一次,一名男生總是上課遲到,王老師先讓男生罰站,課后便聯絡家長,請家長督促其遵守校規校紀。
另一位小學班主任陳老師也贊同用適當的教育懲戒措施來督促學生改正不良習慣。“很早的時候有用小尺子打學生手心,現在不敢亂用了,所謂的懲罰對于孩子基本上是不痛不癢。”陳老師說,個別新教師剛上崗可能會出現把握不準的情況,越來越依賴懲戒效果,從而讓學生產生恐懼心理,甚至厭學,如此一來則得不償失。
應因材施教 多倡導愛的教育
“一般來說,進入小學高年級以后,學生們基本上會處于青春期叛逆期。”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何老師認為,放眼過去,其實現在有一部分孩子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就可能進入叛逆期了,因此得因材施教,不能一概采取同樣的懲戒措施。比如有些學生只是特別想要證明自己、想得到關注,那么老師們可以先曉之以情,給予這部分學生機會,也許就不會叛逆了。
何老師認為,懲戒的目的最終還在于教育,對于不同性格的學生都應以正面教育為主,然后在一定尺度和標準下,進一步斟酌是否采取教育懲戒。
學生
支持采取必要手段 維護良好課堂秩序
今年剛讀大學一年級的小吳回憶,高中時班里有個別男同學會調皮搗蛋,課堂上要么打瞌睡,要么交頭接耳,影響課堂秩序,其他同學的聽課效率也大打折扣。“我們這時候都很討厭這名男同學,也希望老師能懲罰他。”小吳說,老師最多就是罰那名男同學站在教室后面,或者罰他抄寫那節課的內容,但其實并不管用,那名同學過后依舊是老樣子。
“大家時間那么寶貴,誰不想好好聽課呢?可是那幾個‘刺頭’同學總是吵鬧,我們也很煩,老師其實也很心累。”初二學生張同學說,老師們都很和藹可親,實在忍無可忍才會批評這些同學,很支持老師們采取必要的手段還課堂一個安寧。
教育懲戒或傷害學生 間接影響其他人
“其實并不是很贊成用教育懲戒手段。”高二學生林同學說,有個別老師出手會比較重,雖然出發點是好的,并非故意針對個別人,但在旁觀者眼里,老師一些批評話語聽著就像是在侮辱、刺激同學的人格尊嚴,受懲者很可能因此對該老師所教的科目產生抵觸情緒,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有時候老師課堂上批評呵斥,懲戒同學,耽誤課堂進度,實際上也浪費我們的時間。”高一學生許同學說,更傾向于支持老師直接讓擾亂課堂的同學先到走廊或者教室后面站著,等下課后再去處理,不能因為一個學生而影響了全班。
專家
合理把控懲戒程度 家長也應詳悉相關規則
“教育懲戒是有作用的,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最關鍵的,是要對懲戒程度進行合理把控。”華僑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肖北嬰認為,教育懲戒光靠學校和老師是不夠的,還應該讓家長詳知相關《規則》,這樣才能起到老師和家長互相“配合”的作用。
肖北嬰表示,教育懲戒措施并非制服熊孩子的唯一“法寶”,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應該以說教為主,懲戒為輔。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也需因材施教;遇見不同的違規行為,也要具體分析,才能讓懲戒更加公正、公平。
網友熱評
@敷爾佳吖-: 懲罰要有標尺,該罰要罰,也不能為罰而罰。
@圈內速遞:非常同意,規定具體化。實際操作可落地。
@閱讀手記:適當的懲戒還是可以的,希望老師不要有對學生辱罵、人身攻擊這些惡劣行為,否則會給學生心理留下一輩子陰影。
@青春已回味:必要的懲戒必須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清笙憶舊憶素心:老師不容易,稍微說一句就是傷害學生自尊,罰站也是傷害學生自尊,不知道怎么懲戒,惹不起學生的七大姑八大姨,怕被撕。(記者 羅倩雯 李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