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時光田園、古法造紙技藝館、露營休閑基地、精品旅游民宿……走進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南埕鎮南埕村,淳樸的小鎮田園風光和傳統農耕文化,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打卡,成為德化熱門的網紅點。
近年來,南埕鎮按照“大地景觀化、庭院果蔬化、農村田園化、產業特色化、城鄉一體化”的思路發展,村容村貌更加美麗,農文旅產業持續發展,今年來,南埕鎮被列入市級鄉村振興整鎮推進“五好”鄉鎮創建試點,并在全市第一、二季度評分中位居第一名。
以“農”筑基強實力 做強特色產業
“村部周邊的65畝土地,原本是由村民零散種植、生產效益低,我們采取‘鎮村聯合、村村聯合’發展模式,成立了由鎮占股40%、12個村各占股5%的鎮村投資公司,通過集中整合流轉,引進了巨型水稻、彩繪水稻、國家一級金獎水稻、省級金獎水稻等高產品種,預計產量達1500斤以上,同比增產20%,實現穩產高產。”南埕村黨支部書記林光明介紹道。
近年來,南埕鎮深耕“一村一品一特色”傳統經濟,發揮綠泰油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等4個“國字號”品牌帶動作用,按照“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規?;?rdquo;思路,投入360萬元鞏固發展千畝油茶基地、200畝現代精致農業示范園、百畝中草藥基地、塔兜林下蘭花種植等特色農林產業項目,加快推進農林產業由“1+1”單一型向“1+1+N”復合型發展模式轉變。
如今,田園綜合體項目已建設成為集采摘、觀光、露營、民宿為一體的特色農業項目,不僅增加了村財收入,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到2023年底,全鎮12個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達25萬元以上,1個村達到百萬村財。
以“旅”提質增動力 推動環境提升
炎炎夏日,田園綜合體里的近二十畝荷花競相綻放,爭奇斗艷,呈現出一派夏日沉醉、荷香蕩漾的景象,每到周末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賞。
南埕鎮主動融入全縣“一溪一特色”項目建設,結合河道治理工程,建設南埕特色魚鱗壩,串聯鎮區郊野步道公園、親水慢道、桃花島、大南埕農業觀光園,閉環打造總長5公里的“南溪口”水文化景觀帶,預計9月份可對外開放。
同時,依托田園綜合體項目,持續打造“福見南埕”3D彩繪稻田、五彩巨型水車、安若橋、竹溪里、花海漫境等網紅打卡點,串聯安若橋—鄰里時光田園—同心公園—不老溪森林康養等景觀,形成一點一特、一村一景。探索“生態旅游+農產品+平臺”發展模式,在景區入口、酒店、游客集散中心開設3個農特產品銷售專區,重點推廣葡萄、蜜柚、茶油、鐵皮石斛等“南埕農優”公共品牌,讓優質農產品搭上文旅融合發展快車。推動五漈溝叢林越野、綠泰森林人家等旅游項目提升,建成2個露營基地,形成康養游、健身游、激情游、紅色游4條精品旅游路線,打響“靈山秀水·動感南埕”鄉村休閑旅游IP。
以“文”鑄魂添活力 挖掘文化傳統
撈紙、焙紙、揭紙……在南埕鎮古法造紙技藝館,造紙老匠人林仁積正在向暑期研學學生示范撈紙。隨后,他們通力合作,一張張“云鼓紙”新鮮出爐。
2022年,南埕村列入第二批福建省傳統村落重點提升村,南埕鎮為此契機,堅持“一盤棋”規劃,邀請省鄉村振興規劃設計院、泉州華僑大學旅游學院等規劃設計團隊,編制《南埕鎮“1+2”綜合規劃方案》《南埕鎮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規劃》,重點圍繞包括鎮區出入口、農家庭院、山體公園入口和主要游覽線路上重要景觀等10個節點改造提升,使南埕村煥發了新面貌,改造提升取得了突出效果。
與此同時,南埕鎮做好“活化+”文章,積極探索鎮域“文化+特色+創意+旅游”新模式,通過盤活閑置文化資產,建設了古法造紙館、隆盛堂陶瓷藝術展館、政永高速黨建文化館、連山僑文化展示館等4座精品文化展館,知青憶坊、蝸牛驛站、楠山舍等3座高端精品民宿,林下蘭花科研基地等文化產業項目。聚焦第七批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法造紙技藝”,積極探索黨建與非遺有機融合的新路徑,將非遺和研學、文創相結合,創建古法造紙技藝館,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許高超 吳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