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日訊 在這片因鐵觀音而聞名世界的神奇土地上,共有44個茶樹良種,被譽為茶樹良種寶庫。1984年11月,全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首批認定的30個國家級良種中,安溪縣就占了6個,除了安溪鐵觀音外,還有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海峽都市報·茶周刊》將循著茶香,去探尋安溪名山名茶中的好茶足跡,看看那些美好的茶樹良種如今又都是什么模樣。這周,就讓我們說說梅占吧。
老資歷,茶農喚它“梅占爹”
在安溪制茶大師劉遠明看來,看茶葉品種就能知道一個地方種茶的歷史。在安溪的蘆田鎮和龍涓鄉等老茶區,都種植著“梅占”——它是安溪烏龍茶六大當家品種之一,還是國家級良種。
“因為這個品種資歷老,我們都叫它‘梅占爹’。”國家茶葉工程師楊陸平笑著說。
清朝年間,梅占發源于安溪蘆田鎮三洋村銀瓶山,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由于銀瓶山富含豐富的礦物質火山灰土壤,蘆田梅占茶享有“甘傳天下口”的美譽。
上世紀80年代起,安溪鐵觀音備受推崇,茶農們開始大面積種植鐵觀音,放棄了不少梅占茶園,不過,好在梅占不似鐵觀音品種那般嬌貴,適應性強,好管理,產量又高,香氣獨特,品質佳,仍有不少茶農對這個品種情有獨鐘,還被全國各產茶區引種栽培。在安溪制茶大師劉金龍的茶園里,就有上百年樹齡的老梅占。
據劉金龍口述,廣東人喝茶重香氣、滋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安溪茶賣到潮汕地區時,廣東人便特別喜歡香高味濃、回甘好、泡水長的梅占。
“百變”梅占,怎么做都好喝
梅占“百變”,可做烏龍,可做紅茶,可做綠茶,學術上的說法是“適制性強”,它在中國六大茶類中可謂左右逢源,不管做成什么茶都是品質上佳,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發源于中國烏龍茶之鄉安溪的梅占,經過嫩采、重曬、輕搖等步驟,用烏龍茶10道工序制作出來的茶葉經過發酵,青辛味會散發轉為清香。
在《安溪:名山名茶名人》中有這樣的篇幅描述梅占茶喝起來的感覺——初泡梅占茶時,其香氣濃郁高揚,帶橘子花香,而后逐漸轉為蘭花香,湯色金黃透亮,頭幾道,入口滋味濃烈厚重,慢慢轉為醇和,連泡十幾道余韻猶存。
蘆田有個成立于20世紀60年代的老茶廠,是安溪較早的國營茶場,年精制梅占烏龍茶250噸,外銷100噸。時至今日,“水重”的梅占仍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拼配茶出口。
楊陸平介紹,而今茶商們收毛茶時,梅占茶芽往往價格不低,制成紅茶,香高似蘭花,味醇;梅占制成綠茶,香氣高銳,滋味較一般綠茶濃厚。“現在梅占的茶苗每棵漲了3毛多,可見這個品種的整體趨勢還是向好的。”(海都記者 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