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事已高的鄰居送菜、照顧隔壁生病的阿婆……在白瀨鄉下鎮村洋中片區,有這樣一位好鄰居,她就是42歲的村民王英。
多年來,操持著五口之家的王英,在打理好自家生活的同時,總把鄰里事也當作自家事一般放在心上,哪一戶有急事需要幫忙,只需通知她,她便會立即趕來提供幫助。丈夫在湖頭光電有限公司工作,孩子在泉州求學,她獨守家園的日子,卻成了百家鄰里的“定心丸”。
去年夏天,隔壁獨居的七旬老人突發疾病,王英立即將老人送往衛生院。在得知老人需靜養卻無人照料時,她二話不說收拾出房間:“您就住我家,和我婆婆做伴!”其間,鄰居老人的湯藥膳食都由她親手侍奉。病愈的老人逢人便說:“親生兒女不在跟前,阿英就是我的親閨女。”
這些年來,王英家的新鮮菜蔬,時常出現在鄰里的飯桌上;村中修橋補路的現場,總有她忙碌的身影。誰家夫妻拌嘴、孩子逃學,都愛找她說道;遇上紅白喜事,她更是里外張羅的好手。2015年安溪縣“三八紅旗手”的榮譽證書靜靜躺在抽屜里,而更珍貴的褒獎,早已寫在村民們的笑臉上。
“遠親不如近鄰”。村民們提起王英個個豎起大拇指。“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沒啥!”面對別人的贊揚,樸實的王英總是說,“‘厝邊頭尾’就應該互相幫助,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王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舉,卻溫暖整個村莊。在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守望相助,鄰里關系也變得更加和諧。如今,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新風尚在該村蔚然成風。(記者 吳梅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海“黃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