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特色茶俗婚禮、觀看茶歌茶舞演出、體驗“三香尋韻”的茶道……恰逢第18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溪縣“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2023年安溪鐵觀音“雙世遺”文化旅游活動周,在魏蔭名茶鐵觀音文化園內正式啟動。
一批茶文化展示館授牌開館
10日上午,天朗日暖,和風如醺。“老魏說茶”百姓舞臺內,清新明快的茶藝舞蹈《春意盎然》、高亢嘹亮的茶歌、身段優美的高甲戲曲舞蹈《梨園新韻》等一系列非遺文藝展演拉開序幕。
啟動儀式上,舉行10個“星級茶空間”頒牌儀式,并為魏蔭名茶鐵觀音文化園非遺傳承示范基地、“老魏道”非遺文創伴手禮品牌店揭牌。同時,魏蔭名茶鐵觀音文化園與安溪縣3家旅行社舉行旅游營銷合作簽約儀式,共同開拓茶鄉旅游廣闊市場。
“活動將文化、旅游、研學、科技等元素有機結合,展現安溪茶旅文化資源魅力。”省科協原黨組書記、省政協民族宗教委原主任、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楊江帆表示,文化旅游活動周將推動非遺與旅游協同發展,讓茶鄉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安溪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強與茶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建立與茶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推動建設一批茶文化展示館、傳承基地、傳習所等設施。
據了解,安溪縣現有安溪鐵觀音大師工作室和茶葉非遺技藝傳習所21個、星級茶空間10個,鐵觀音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國家級2人、省級7人、市級19人、縣級210人;組織創作編排《鐵觀音》舞臺情景劇、舞蹈《搖香露韻》、情景茶藝《香望》等一批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文藝節目,宣傳、推廣茶文化,持續舉辦安溪茶文化旅游節、安溪茶莊園旅游節等活動。
今年5月,安溪鐵觀音更是走進聯合國總部,在文旅部“茶和天下”雅集活動大放異彩,并前往意大利開展“‘香’約羅馬 共享農遺”活動,推動東西方茶酒對話、文明互鑒。
“文化旅游周將持續到18日,活動周的舉辦旨在發揚茶界‘雙世遺’的品牌影響力,推動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及其習俗的非遺傳承和活化利用,促進茶文旅融合,帶動文旅經濟發展。”安溪縣文體旅局副局長陳敬平說。
一場鐵觀音茶俗甜蜜婚典
千年產茶歷史也造就婚禮茶俗、待客茶俗、禮佛茶俗、茶王賽等絢麗多彩的安溪茶俗文化。啟動儀式后,一場傳統茶俗婚禮在茶鄉安溪上演。婚禮遵循古制,在嚴謹的儀式中,見證茶香與古禮碰撞的甜蜜愛情。
“新娘下轎過爐開,踩瓦懷胎出丁來。丁財兩旺得富貴,子孫代代狀元才……”隨著閩南四句的新婚祝福,禮炮聲響、鼓點陣陣,一行儀仗隊浩浩蕩蕩直奔鐵觀音文化園而來,上演一場盛大的鐵觀音茶俗婚禮。
新郎在前方,帽插金花,身騎高頭大馬,新娘頭遮紅蓋頭,端坐于雕花鎏金的閩南花轎中。隨后,新郎踢轎門、掀轎簾,新娘過火爐,雙方完成拜天地、拜父母高堂和夫妻對拜的環節后,開始進行莊嚴的獻茶感恩儀式。
婚禮現場,“茶”元素淋漓盡致展現,把茶文化、茶葉制作技藝傳承深深烙印在婚禮儀式上。先用三葉一芽,盛在碗中,澆水敬天地自然,再用精制茶敬奉觀音,接著獻茶叢、敬茶,新婚夫妻一起走到茶圃前,同種同心茶,共同栽下茶苗。之后,兩位新人一起采摘茶葉,共搖茶青,起火炒茶、包揉烘焙,共制新婚紀念茶,傳承制茶技藝。
“做茶先做人,匠心做好茶;傳承好技藝,保護發源地。”新郎的父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魏月德現場宣讀魏家家訓,向新郎新娘面授《安溪鐵觀音的前世今生》《魏蔭與鐵觀音》等制茶秘笈,并傳承一擔茶擔給這對新人。
“茶擔里有基本的制茶工具,意味著傳承責任,勇于擔當。”魏月德說,茶俗婚禮代代相傳,有著千年傳統,今天剛好孩子結婚,借此機會讓大家了解安溪絢麗多彩的茶俗文化,助力茶文化推廣傳播。
這不僅僅是一場茶鄉人家的甜蜜婚典,更是一次非遺集市展演。記者看到,魏蔭名茶品茗大廳里,溫杯、投茶、沖泡,一杯好茶在茶藝師的手中孕育而生。“這個茶很好,喝起來清香,不苦不澀。”“來參加這次旅游周活動,感受到了非常濃厚的茶鄉風情,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這樣的茶俗婚禮。”各地來的游客游文化園、品鑒鐵觀音,其樂融融。
繪有高甲戲人物的T恤、用竹藤編織成的提包、淮山制成的面線……非遺文創伴手禮市集上,顏色多彩、造型精致的個性產品,讓游客們連連點贊。
“以‘老魏道’為名,集中展銷安溪非遺技藝制造的文創產品、土特產,著力打造旅游購物名店,以此推動非遺傳承,促進茶旅互動。”陳敬平介紹,接下來,還將舉行非遺進校園傳承展演、“安溪品牌興茶行動計劃”——“品嘗老味道”、祭祀茶祖、茶文化研學等系列活動,深入挖掘非遺豐富的內涵,積極探索非遺活化利用,讓非遺旅游成為茶鄉文化旅游的全新形態、重要載體和亮麗名片,掀起新一輪的茶鄉旅游熱潮。(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