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3日的晨曦中,大濟鎮后林村新厝路以嶄新的瀝青面貌正式通車。這條曾經困擾村民多年的“糟心路”,通過“白改黑”工藝實現蝶變,徹底解決了道路破損、積水內澇、交通擁堵等民生痛點,不僅讓村容村貌煥發新顏,更打通了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
新厝路至村委會廣場段原狀堪憂:不同時期澆筑的水泥路面犬牙交錯,層疊的修補痕跡如同道路的“補丁”,部分路段甚至窄至影響車輛交會。為此,大濟鎮黨委政府牽頭后林村“兩委”創新采用“村民自籌+社會捐資”模式,多方籌集30萬元改造資金。其中村集體出資5萬元,村黨支部書記林峰椿帶領“兩委”一班人發動玉仙宮、仙峰書院等社會力量捐資20萬元,村民自發補足剩余5萬元缺口。
新厝路“白改黑”工程自4月13日動工以來,后林村包村領導林杭與村“兩委”一班人全程督導,施工方搶抓晴好天氣晝夜奮戰。道路兩旁的林盛、郭玉壘等15戶村民主動將家中圍墻后退2米,使路面拓寬至6米標準。工程重點打通了100米“斷頭路”,連同原有450米道路形成完整路網,惠及新厝、埕尾、下厝3個村民小組的千余名群眾。
如今,嶄新的瀝青路面如緞帶般蜿蜒村中,曾經坑洼顛簸的“煩心路”變身平坦暢通的“民心路”。大濟鎮黨委書記郭玉湖表示,將持續聚焦路網升級、新村建設等重點領域,以基礎設施改造推動人居環境提升,精心描繪新時代和美鄉村的生動畫卷。(全媒體記者劉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