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1日訊(通訊員 鄭曉梅 林珠榮 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 文/圖)長泰經濟開發區作為長泰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一直占據著長泰工業的半壁江山。隨著一眾工業企業的入駐,在為長泰經濟社會發展提能增速的同時,長泰經濟開發區發展也面臨土地資源緊缺和大量空間閑置利用低效的矛盾。
如何找到解鎖“低效地”的“金鑰匙”,讓“寸土”生“寸金”?打好精細管理“鐵算盤”,念好降本增效“節約經”,發揮畝均效益“指揮棒”,是當地破解發展空間不足的新思路。
眼下,龍津大地高溫漸退,位于長泰經濟開發區的福建中童家居有限公司二期廠房內卻是一派火熱景象,一臺臺自動化機械轟鳴,一排排機械手臂來回揮舞,一旁的工作人員則按照既定的工藝有序生產,開足馬力趕制雙十一訂單。
二期廠房里一片火熱的生產場景,與此同時,三期項目也迎來主體竣工。只見4幢4層的標準化廠房排列有序,米白色的墻面現代感十足,細節處穿插一抹抹亮眼的橙色,時尚氣息撲面而來。
“二、三期項目采用了標準化廠房設計,不僅提升了企業形象,更重要的是,地塊容積率從原來0.8提升到了現在的1.86,年產值預計可增加30%。”站在三期項目封頂的現場,福建中童家居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明輝說,這一提升,既為公司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當地產業升級貢獻了堅實力量。
中童家居于2020年落戶長泰,主要從事嬰童產品的生產,公司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及亞太市場,與babycare、好孩子等國內一線知名品牌進行合作。落地長泰不到四年,就實現兩期項目投產,三期項目主體竣工,年產值從最初的5000萬到突破2個億,該公司以驚人的“中童速度”實現跨越式發展。
無獨有偶,剛搬進“新家”試投產的福建新夢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也進入了生產“加速度”。
近日,走進福建新夢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寬敞干凈的生產車間令人眼前一亮,100米長的海綿發泡流水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轉著,一旁的全自動大型環形切割機正將長長的海綿泡體切割成客戶需要的各種尺寸。
“目前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11月份,今年的產值預計可達1.2個億左右。”福建新夢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谷新軍信心滿滿地說道。
新夢智能生產項目于2022年10月動工建設,在長泰經濟開發區的悉心指導下,致力于建設多層廠房,包括1棟4層廠房、1棟5層廠房、1棟6層綜合樓,容積率高達2.41,并于今年8月順利進入試投產階段。
“借著新建廠房的契機,公司將所有設備進行了更新升級。比如海綿發泡流水線延長了50米,現在這條流水線每分鐘可生產10立方米的海綿,每天只需開工2小時即可滿足全廠當日的生產需求。”谷新軍說,“不僅如此,公司還新增全自動床墊包裝設備2條,全自動海綿切割設備3條,床墊復合設備1條,以及針車生產線1條。”
在新設備與新廠房的雙重加持下,該公司產能提升了50%左右,為企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一家家企業生產速度刷新的背后,是長泰經濟開發區大力推進低效土地再開發的有力舉措。
“土地對于開發區來說永遠都是稀缺資源。在用地資源增量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引導企業通過盤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來化解用地供需矛盾。”長泰經濟開發區企業服務科負責人吳濤介紹道。
今年,長泰經濟開發區緊緊圍繞土地要素保障“重頭戲”,堅持節約集約用地,通過全面摸排、全力整治,按照“企業自主提升”和“政府收儲提升”的方式,采取“鼓勵提高土地容積率”“鼓勵建設多層標準廠房”等政策,積極穩妥推進低效工業用地的再開發利用,走出了一條規范、節約、集約、高效、統籌發展的新路子,破解了工業用地低效的困局。
數據是最好例證。今年來,長泰經濟開發區推動三龍達、新夢智能、葛蕾日化等18家容積率2.0以上項目建設,新增廠房面積32萬平方米以上,新增投資48億元以上。
吳濤表示,下一步,長泰經濟開發區將全力盤活轄區內低效工業用地,不斷向“存量”要空間、向“低效”要效益,變資源“閑置存量”為發展“優質增量”,實現土地節約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為長泰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