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7日訊(通訊員 魏庭飛 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近日,漳州市組成調研采訪團,遠赴河南固始縣開展“尋訪陳元光入閩開漳文化足跡”主題調研采訪活動。
7月30日,漳州市“尋訪陳元光入閩開漳文化足跡”主題調研采訪活動在云霄將軍山公園正式啟動。漳州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吳衛紅出席啟動儀式。
調研采訪團一行到漳州市云霄縣威惠廟、燕翼宮等地,并前往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陳集鎮陳氏將軍祠、泉河鎮云霄奶奶廟、新根親博物館、三王紀念館、唐人尋根樓、固始博物館等地參訪,詳細了解了“開漳圣王”陳元光開漳建漳的史實,以及中原地區和閩南血脈相連、同根共祖的歷史。
“紀念先祖,以及追根溯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固始縣根親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石繼承表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優良傳統,才能夠把中華民族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龐大的力量。
在陳氏將軍祠,采訪調研團聽取講解員介紹陳元光的相關事跡,了解固始根親文化的發展歷史和“根”之所系。在云霄奶奶廟,這里祭祀著陳元光的祖母魏敬夫人。她以72歲高齡親自掛帥,與陳政會師于九龍山,在七閩百粵助子扶孫,息亂安邦,偃武修文,傳播中原文化和農耕技術,為唐朝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貢獻。
據陳氏將軍祠志愿講解員陳燕介紹,魏敬夫人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家閨秀,她為陳元光教文授武,輔導他精讀詩書,這為陳元光之后能夠跟隨父親陳政南下閩越,開漳建漳,奠定了非常大的基礎。
唐朝初年,年僅13歲的陳元光追隨他的父親歸德將軍陳政,舉家奉詔從中原南下,戍閩粵、開漳州、固閩南,在垂拱二年(686年),朝廷準奏,頒詔《敕陳元光建州縣》,批準革去綏安舊號,劃泉潮間地(即陳元光駐軍屯所)以漳水為名建漳州,并置漳浦、懷恩為屬縣,漳江以北屬漳浦、漳江以南屬懷恩,漳浦附州為縣,3600名官兵和“五十八姓”軍校在漳州地區落籍,開啟了漳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文明發展的新篇章。作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重點核心內容,開漳圣王文化在閩南地區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并成為了維系海內外,特別是海峽兩岸同胞親情鄉誼、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紐帶。
“經過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考證及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五百年前,臺灣的祖根在漳州,在福建,而在一千三百年前則是在固始,所以固始是名副其實的閩臺祖地,中原僑鄉。”陳氏將軍祠志愿講解員陳燕介紹道。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指導,漳州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市文旅局、市委史志研究室聯合主辦,旨在充分挖掘開漳圣王豐厚的文化內涵,廣泛宣傳推介,并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價值和現代表現形式,讓開漳圣王文化走出歷史、融入當代、造福未來。同時,希望進一步講好“開漳圣王”文化故事、講好“漳臺一家親”的祖根文化故事、講好“天下閩南一家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為漳州探索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提供更多鮮活的新聞作品、文化產品和文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