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立法法修改意義 修正案草案內容圖解
3月8日下午,立法法修正草案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這是立法法15年來首次修改,是全面依法治國、加強科學立法 的關鍵一招,標志著中國立法改革大幕就此拉開。這一次,網民不再“法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熱情參與討論,認為依法治國應當立法先行,“管法的法”也需 與時俱進,立法法修改關乎“四個全面”頂層設計,關乎人民群眾衣食住行,意義重大,正當其時。
圖解立法法修改意義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生活影響分析
立法法關乎“四個全面”
網友“孫巍峰”:習總書記說過,整個改革過程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用法治引領改革、促進改革,前提 是要有高質量的立法。立法法是規(guī)范所有立法行為的法,是管法的法,可以說是法律的源頭,有高質量的立法法,才可能產生高質量的立法。
網友“亥時熱評”:無論是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還是治黨治國治軍,無論是簡政放權、民生改善、經濟改革還是黨的建設,都需以法治為規(guī)范、以法治為引領。立法法是關于國家立法制度的法律,具有定框架、定軌道的意義。
網友“李輝言理”:改革追求變,法治相對穩(wěn),穩(wěn)的法律要適應變的改革,立法就必須跟上時代發(fā)展的節(jié)奏,踩準社會變化的特點。
網友“微恙湍流”:立法工作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布局中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立法法引領依法治國
網友“問題主義”:立法法實施15年來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越權立法、保護主義、反映民意不夠、解決問題不足等一些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為維護法制統(tǒng)一、防止“立法之亂”,修改立法法勢在必行。
網友“阿依郎”:這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后的首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們對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充滿期待。此次人大不負眾望,率先對“管法的法”動刀,抓住要害,勇氣可嘉,依法治國決心之大足見一斑。
網友“鬧他的孟逢杰”:越是強調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用法治引領改革,就越是需要有規(guī)范的立法法作為保障。
網友“棒棒糖菇涼”:修改立法法,對于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維護國家法制統(tǒng)一,形成完備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立法法關涉群眾利益
網友“提拉米蘇”:過去總以為立法這種事情很“高大上”,現(xiàn)在看來其實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次修改立法法,地方和部門不能再動輒以法律之名行權力之私,雖然規(guī)范的是立法,但涉及的卻是所有公民的權益,是一部真正關聯(lián)著千家萬戶的法。
網友“阿海”:今后,只要沒有上位法律、法規(guī)依據(jù)的,地方和部門規(guī)章都不得減損公民權利。一紙“紅頭文件”突擊限行、限購的作法可以休矣。“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用法律約束權力,讓權力不能任性。
網友“sshh87”:過去在法律制定過程中公眾也有一些參與的權利和渠道,但深度和廣度還不夠,這次修改立法法,讓公眾有更多的參與方式和渠道,將使立法更能反映民意,是民主立法的直接體現(xiàn),釋放出融融暖意。
網友“月上花開”:今后政府收什么稅、向誰收、收多少、怎么收,這些都要通過人大立法決定。強化人大主導立法作用,有助于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保證權力置于法律之下,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