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難者遺體被搜尋上岸供圖/IC
整頓
復航71名駕駛重新考核
“飛安會”昨天下午公布黑匣子初步分析資料顯示,2號發動機故障,但1號發動機卻被關閉。雖然民航部門強調,在“飛安會”尚未有結論以前無法判讀,但將加強復興航空的管理強度,要ATR機隊71名駕駛員完成考核,如果未完成考核就無法復飛。
臺灣民航部門昨日在黑匣子解讀后也做出指示,復興航空71名駕駛員,需在3~4天內重新完成“口試”。同時,民航局也將加強管理強度,六大項中的2項包括安全管理系統、飛航作業系統等,提高標準須達到9成以上。
民航部門表示,一架飛機約有8~12位駕駛員輪班飛行,為避免駕駛員出現精神狀況,確保飛行安全,因此,預估在此次決定后,有9架ATR機型的調度會受到影響。
復興航空公司所提的改善計劃,原本只有60%的標準,但民航局認為,復興的飛航作業等水準也會影響到裝備操作問題,因此需要提高至9成的解讀率標準才算合格,之前的標準太寬,如今將嚴格其規范。
延伸閱讀
復航5年3起動力問題 高于國際標準
臺灣民航部門昨日表示,去年發生澎湖空難后,復興航空提出6項改善計劃,但安全管理系統與飛行考核兩項因太過籠統、標準太寬松,且完成時間太慢,至今未通過。民航專家稱,這次復興空難原因與前述兩項改善計劃都脫離不了關系,復航未吸取教訓積極改善,應負重責。
相關部門在去年發生澎湖空難后,對復興進行深度檢查,并要求提4階段明確改善計劃,但復興提出的計劃至今仍有三分之一的項目未過關,且第一階段的改善期程竟是今年6月,效率極低。
相關負責人林俊良昨日證實,在安全管理系統部分,復航遇到重大空難,竟提出按一般國際標準的流程進行,相關部門已要求他們加快并提前改善時程,還要依據人力、財力、現有資源提出改善飛行員標準的考核措施。
此外,相關部門也不滿用于其記錄每個機型每趟飛行的操作參數、動作的飛行考核的裝備,認為其標準太寬松,雖然可偵測并記錄的比例約為八成,但民航部門認為應該提高標準到九成以上,更加強操作的可靠性。
同時,復航飛機自2010年起,發生5次俗稱“空中關車”的熄火事件。其中,去年4月19日從曼谷飛回臺灣的飛機,兩度出現發動機異常。2012年松山飛出的班機,起飛后起火返航,原因是葉片斷裂,而這三項問題都可歸咎于原廠的問題。 但2011年復航的發動機扭力出問題,2010年10月發動機動力輸出異常,也都造成空中關車,這兩次歸咎于復航維修問題。
對此,臺灣民航部門表示,復航5年內出現2010年、2011年及2012年3起火警與動力問題,略高于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