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發動的民代大罷免行動,昨天又出現兩大動向:一是國民黨基隆市黨部主委吳國勝被羈押禁見,這是繼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之后,第二個被羈押禁見的藍營縣市黨部主委。二是臺南地檢署偵辦有關罷免民進黨民代林俊憲、王定宇所涉不實連署案,昨天正式偵結起訴11名涉案人,其中包括將在押的國民黨臺南市黨部副主委莊占魁移審給法院。
與此同時,大罷免潮進入密集送件期,到昨天為止,有27個達到第二階段連署送件門檻,而且全部是針對國民黨民代的罷免案。換句話說,第二階段連署成功送件進入審查的,藍綠民代罷免案為27:0;未來比分還有可能繼續擴大。如此懸殊的比例進入第三階段即投票階段,如何避免大潰敗,對國民黨而言將是巨大考驗。
又一藍營黨部主委被抓
檢調下一步瞄準朱立倫?
繼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被羈押后,檢調昨天凌晨申請對國民黨基隆市黨部主委吳國勝羈押禁見,震撼島內政壇。
此前一天,基隆地檢署指揮市調站搜查國民黨基隆市黨部,直到當日晚間6時搜索才結束,吳國勝隨即遭羈押禁見。搜查和羈押的借口,同樣是涉“死亡連署”等偽造文書情事。
到昨天為止,檢調單位已經搜查了國民黨超10個縣市區黨部,包括臺南、臺北、新北、臺中、高雄、宜蘭、基隆、花蓮等縣市黨部及多個區黨部;共16位國民黨黨員和黨工被羈押,覆蓋花蓮以外的其他7個縣市。
與此同時,臺南地檢署偵辦有關罷免民進黨民代林俊憲、王定宇所涉不實連署案,3月份搜查國民黨黨部,昨天正式偵結起訴11名涉案人。
面對賴清德發動的司法追殺,國民黨毫無還手之力,島內一片肅殺氣氛。
檢調下一站搜查哪里?臺北政壇現有風聲傳出,檢調已瞄準國民黨中央黨部,隨時可能發動搜查。又有誰可能會被抓?國民黨桃園議員黃敬平認為,國民黨組發會主委、不分區民代許宇甄將首當其沖。許宇甄是朱立倫嫡系,也是國民黨協助“反罷免”的直接指揮者,如果許宇甄被檢調約談甚至收押,最后就算真的動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朱立倫會被盯上嗎?4月17日國民黨“夜襲”臺北地檢署后,賴清德當局內政部門負責人劉世芳已經公開喊出朱立倫“首謀”。而臺灣“中選會主委”李進勇5月7日則放棄行政中立,公然稱這波“偽造文書案”屬于國民黨“組織犯罪”。由此看來,未來檢方搜查國民黨中央黨部或羈押朱立倫,并非不可能。
瞅準國民黨反制無力
賴清德肆無忌憚擴大追殺
盡管島內輿論炮轟司法不中立,辦藍不辦綠,朱立倫昨天也痛斥檢調機關如鷹犬與東廠秉持“主子”賴清德的命令,每天都想要迫害“在野黨”,但民進黨與檢調毫無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賴清德根本就是吃定國民黨的軟弱不團結,吃定國民黨反擊無力,因此更加肆無忌憚地利用司法工具進行追殺,不僅要擴大追殺范圍,而且要加速追殺進度。
事實上,大罷免這一仗打到現在,國民黨確實讓外界看到其既沒有明快的反應能力,也缺乏明確的反罷免戰略規劃,毫無節奏與章法,走一步看一步;步調也不統一,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國民黨落到如此被動地步,與其迷之操作不無關系。從一開始的輕忽,以至綠營對35席藍營民代的罷免案輕輕松松通過第一階段連署。進行第二階段連署,國民黨仍然不知所措,一會兒說要“以罷制罷”,但組織動員一盤散沙;一會兒是臺北市長蔣萬安又提“倒閣”,朱立倫與國民黨中央不置可否,藍營民代為了自身利益完全不響應。朱立倫4月17日發動包圍臺北地檢署的所謂“夜襲”行動,雖激昂抗爭,但終究是虎頭蛇尾;再之后搞出個看似轟轟烈烈的4·26藍白聯手的凱道集會抗議,朱立倫毫無預警提出“罷免賴清德”,可是因為完全不具可行性,被輿論認為太過輕巧與不著邊際,自然也被民進黨看破手腳。
正是瞅準了國民黨拿不出有效反制辦法,民進黨和賴清德才得寸進尺。民進黨掌控的檢調機關除了4·26大游行前后消停幾天外,五一節后馬上行動起來,5月2日搜查國民黨臺中市黨部,被認為是劍指藍營“人氣王”、臺中市長盧秀燕;之后又搜查基隆市黨部。賴清德再次讓大家看到他的心狠手辣,就像對付黨內對手鄭文燦及民眾黨創黨主席柯文哲一樣。
罷免案第二階段送件27:0
最快7月底就舉行罷免投票
賴清德發動檢調機關搜查,辦藍不辦綠,當然是為了推進民進黨推動的罷免藍營民代案連署;相對的,也就是對國民黨推動的罷免綠營民代案相關人員進行恐嚇。
事實上,很多傾向支持國民黨的罷免團體,在“綠色恐怖”威脅下已經無法再進行連署作業,有的領銜人甚至直接退出。針對少數民族綠營民代陳瑩、伍麗華的罷免案,國民黨原本評估“比較容易罷免”,如今第二階段連署卻推動不下去;包括原評估極可能跨過第二階段連署門檻的綠營民代吳思瑤罷免案,也可能受阻而胎死腹中。
立場偏綠的罷免團體,在民進黨與檢調加持下,士氣大振,連署勢如破竹。5月1日,臺東縣民代黃建賓的罷免團體,率先將第二階連署書送進臺東縣選委會;之后,臺中第二選區顏寬恒、桃園第二選區涂權吉等罷免團體也陸續送交連署書。
臺媒統計,截至5月8日,全臺已有27個罷免案送件,藍綠比為27:0,即沒有一個對綠營民代的罷免案達到第二階段連署門檻,而有27個針對國民黨民代的罷免案已達“選罷法”中連署人數為原選區選舉人數10%以上的第二階段罷免門檻。臺媒甚至預估這個比例最后可能會擴大到30:0。
這樣的懸殊比例,對國民黨而言將是重大警訊。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連臺北市多個深藍選區的國民黨民代如徐巧芯、賴士葆、羅智強等都面臨高風險,他們的罷免案都已經跨過了第二階段連署門檻。
根據臺灣地區“選罷法”規定,縣市選委會收到罷免連署人名冊后,將在40天內完成查對,確認連署結果,再函報臺灣“中選會”通知是否補件;若需補件,罷免團體需在接獲通知10日內補齊規定人數,且以1次為限。一旦“中選會”宣告罷免案成立,將在20至60日內舉行投票。
按此程序,預估最快7月底就會進行罷免民代投票。
最壞結果是綠營“完全執政”
韓國瑜職位也可能受威脅
這將是臺灣史上首次大罷免投票,它將如何牽動臺灣政局變化?如何影響藍綠白權力板塊?又如何牽動兩岸關系?
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其實是一個目標極為明確的“陽謀”。民進黨目前在民代機構席次只有51席,“少數執政”的賴清德受到極大牽制,包括各種法案以及總預算案都沒辦法按民進黨意志順利通過。賴清德同意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就是希望罷免后重選過程中,民進黨能扭轉目前在民代機構的“少數”劣勢,擺拖“執政”困境。
依臺灣“選罷法”規定,要罷免一個民代,有效同意票數必須多于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選舉人數的四分之一,就算通過罷免案。
罷免案的未來發展,首當其沖就是民代機構的生態,而關鍵數字是“6”。目前總共113席民代中,最大黨為國民黨52席,泛藍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換言之,若有6名藍營民代在罷免、補選過程中被綠營取代,民進黨就能取得“單獨過半”的57席,掙脫“朝小野大”的困境。
一旦賴清德大規模罷免的“陽謀”得逞,再度“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勢必更加囂張,不僅藍白只有當“魚肉”的份兒,而且在沒有“剎車皮”情勢下,“臺獨”沖撞將加劇兩岸關系動蕩,臺海局勢將更加危險。
此外,大罷免若成功,將極大激起綠營支持者激情,極大增強民進黨的動員能力,這對于藍白陣營2026年“九合一”選舉以及202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都是利空。
有分析指出,即便罷免藍營民代后的補選不見得都由綠營勝選,但若至少6席藍營民代被罷免,泛藍民代只剩不到50席,民進黨就能憑藉席次優勢發動改選民代機構正副負責人,也就是韓國瑜的職位都有可能受威脅。
因此,未來國民黨如何喚醒支持者出來投票,能不能像此前基隆市長罷免案一樣順利過關,其應對策略至關重要。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文 臺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