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近年來積極開發日本市場,但據臺農業事務主管部門統計,今年1至11月,臺灣地區外銷到日本的農產品金額約6.7億美元,同比減少逾1億美元,大降15.2%,創下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同期最低。
據臺農業事務主管部門統計,相較去年同期,今年前11月臺灣地區冷凍鮪魚出口至日本的金額下滑16.6%、冷凍毛豆減少13.08%、生鮮鳳梨減少17.95%、活鰻魚更下滑41.93%,導致臺灣地區農產品對日貿易逆差增至2.4億美元。
對此,臺農業事務主管部門官員稱,這些農產品外銷都受到需求疲弱、收成減少等因素影響,且大多出口至日本的品項都受到匯率及關稅影響,將協助業者開拓其他市場。
然而,有島內學者指出,除了受到匯率貶值影響需求外,也可能與日本參與的區域貿易協定或自由貿易協定陸續生效有關,臺灣地區農產品在日本未享優惠關稅,以致農產品競爭力不如其他地區。
島內業者表示,民進黨當局刻意忽略大陸市場而轉求其他市場,根本就是舍近求遠。特別日前,商務部發布公告,認定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存廢問題再次引發島內關注,島內工商團體紛紛喊話民進黨當局“善意溝通”“重啟對話”。
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 吳大任:(如果ECFA喊停)要面對,高關稅問題,所以我們相對產品競爭力,就會弱,也會影響到,在臺灣繼續投資的意愿。
臺灣三三會理事長 林伯豐:我們出口(大陸)40%,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一定會有傷害,一定要認真對待。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此前指出,ECFA自生效實施以來,給兩岸業界特別是臺灣相關業界和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遺憾的是,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一方面對ECFA的好處“概括承受”,表示不希望終止ECFA,一方面又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阻撓破壞兩岸經濟的正常交流合作,妄圖在經濟上與大陸“脫鉤斷鏈”。正是這種兩面、雙標的做法,導致ECFA實施面臨不確定性,直接損害廣大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