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經濟部門21日公布,7月臺灣外銷訂單金額為47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2%,為連續第11個月負增長。
據介紹,在外銷訂單的主力產品中,信息通信產品減少14.9%,降幅最大,而電子產品、光學器材分別減少0.4%%、4.6%,顯示出供應鏈持續去化庫存,客戶下單謹慎保守。
臺經濟部門統計處處長 黃于玲:主要是因為,受到全球通脹,還有升息的影響,終端市場需求疲弱,以至于包括筆記本電腦,網絡通信產品的接單減少較多。
數據顯示,累計今年1月至7月,臺灣整體外銷訂單金額為316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9.6%。臺灣《工商時報》昨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今年臺灣的出口不只摔得比預期深,而且回彈的力度遠低于所有人的預期。
外銷訂單疲弱,島內物價卻高漲。據臺灣媒體報道,根據最新調查,有86%的消費者預期今年通脹會高于2%,民眾對景氣現狀的樂觀指數也從正轉負。中秋節即將到來,有臺灣糕餅店業者就表示,今年的原物料整體漲了將近4成。
臺灣糕餅店業者:這一兩年來,國際的原物料,尤其是奶油,還有各方面像包裝材料,其實也都漲非常多。
臺灣民眾:漲蠻多的,因為一個月餅,就比一個便當貴了,之前好像是,從60塊(新臺幣)左右就開始吃,一直吃到90塊(新臺幣)左右。
來源:兩岸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