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仙逝后遺物很多,我和女兒都在分類整理他的手稿,今天捐出部分物品,期望能讓更多人借此了解余老先生立體的人生。”近日,余光中夫人范我存攜女兒余佩珊參加在永春余光中文學館舉行的數字工程啟動儀式,并捐出余光中先生生前用的1個手提包和《詩情樂韻》《余光中書寫香港》等2套影音資料。
2015年11月7日,余光中返鄉參觀余光中文學館,并與館內自己的蠟像合影。新華網發(康慶平 攝)
“這3件物品大大豐富了文學館的內涵,我們將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物。”余光中文學館負責人周梁泉介紹,文學館共分《鄉愁四韻》《四度空間》《龍吟四海》等3個篇章12小節,館內藏有余光中手稿400余張、其父余超英手稿若干、其堂叔余承堯的名畫2幅、余光中的手繪地圖,這些文物展現出的是最全面、最立體的余光中。從2015年11月開館以來,世界各地的殷殷赤子、專家學者絡繹不絕,紛紛到此尋找鄉愁。據不完全統計,該館2年多來已接待客人30多萬人次,成為永春乃至泉州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余光中祖籍永春縣桃城鎮洋上村,是世界文學大師、著名詩人。他于1928年出生于南京,就學于廈門,1950年到臺灣。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成就卓著,享譽世界,出版各類著作50多種。其代表詩作《鄉愁》曾引起海內外讀者強烈共鳴。
據悉,范我存女士一行于16日到達永春,并先后到永春文廟、達埔鎮彬達文創園、蓬壺面線之鄉等地參觀。(葉國強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