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拾荒老人靜靜閱讀的畫面吸引了附近中學生們,由一位女孩策劃,他們把這位老人一天的生活拍成了紀錄片。沒想到,前日下午在學校第二屆微電影節上還獲得了銅獎。
老人睡覺前,在附近報攤上借了一本《故事會》看。
這部紀錄片名為《夕拾》,導演是福田中學高二(9)班女生譚詩陽。談及拍攝這位拾荒老人的初衷,譚詩陽說,因為這位老人就在學校附近,她們天天上學和放學都會看到他。“一般流浪拾荒的老人都是乞討,但他天天在看書,經常抱著一本英漢字典看,我挺驚訝的。”孩子們想進一步了解這位老人,于是從3月22日開始,她召集了同班的以及高二(13)班的同學5人,開始跟拍這個老人。“開始我們沒穿校服,老人還以為我們是城管,后來還看了我們的學生證。”譚詩陽說,老人對外界還是有排斥。
經過了解譚詩陽得知,這位老人名叫王志安,來自沈陽,生于1938年,今年已經77歲了。與老人聊天時,讓譚詩陽驚奇的是,他還會說英文,“他還教我們念英文單詞。”老人說,他在沈陽時很早就想編一本字典,一直沒實現。現在老人的近視已達到1000多度,譚詩陽想幫他配一副眼鏡。但一問這樣的高度近視眼鏡太貴,他們買不起,后來只好在附近的服裝市場買了一身衣服送給了老人。
拾荒老人吃完早餐后拿出英漢字典來閱讀。
從早晨老人起床,到晚上老人睡覺,譚詩陽和其他4位同學跟拍了老人一整天。“當時我們就是想幫幫他,沒想過拿獎。”譚詩陽說,能得到學校這次微電影節的銅獎,她覺得很開心,畢竟是第一次拍攝。作為譚詩陽的班主任兼這次微電影拍攝的指導老師,王小應對同學們的表現贊賞有加。“孩子們的情懷讓我感動,她們能自覺地把鏡頭瞄準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進行跟拍,并認真地剪輯配音做出作品。”王小應說,作為她們第一部影視作品,能看出創作者已具備初步編導、攝影以及數字媒體常識和技能。“這也是我們舉辦電影節的初衷:通過實踐來學習傳媒專業知識,為幾個月以后的專業高考做好準備。”
有好心人路過,送了滿滿一盒燒鵝,老人津津有味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