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三伏天”有哪些養生誤區
誤區一:夏天過度溫陽
很多人認為“冬病夏治”,就應該多吃溫陽食物,以此來增強體質。殊不知,這種做法可能適得其反。
“三伏天”本就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再過度進補溫陽食物,容易導致體內陽氣過盛,出現上火、失眠、煩躁等癥狀。
誤區二:夏天過度鍛煉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很多人認為,夏天出汗多,所以鍛煉效果更好。
高溫、高濕天氣下,人體散熱能力下降,過度鍛煉容易導致體溫過高,引發中暑、熱射病等危險情況的出現。
“三伏天”養生要以避暑為主,靜以養心,多靜少動。此時鍛煉一定要避開高溫,在陰涼的地方、涼爽的時間進行,宜做體操、散步、打太極等輕度運動,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不宜運動量過大。
誤區三:每天大量喝綠豆湯
三伏天,很多人把綠豆湯當成了“神藥”,每天大量飲用。
雖然綠豆確實有清熱解暑的功效,但過量飲用可能會導致脾胃功能下降,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而且,長期大量飲用綠豆湯還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
誤區四:只防暑不防寒
夏天雖然天氣炎熱,但室內外溫差大,加上長時間吹空調,很容易導致感冒、關節炎等疾病。
空調溫度最好跟外面溫度相差不超過8℃。關鍵是不能太過貪涼,如果長時間一味貪圖寒涼(冷飲、空調),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損害機體功能。
誤區五:雨后涼爽去鍛煉
夏季暴雨過后,往往比較涼爽,很多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出門散步、鍛煉,但是雨后出門鍛煉反而會加重體內濕氣。
夏季暴雨后,濕度隨熱氣蒸發往上走,空氣中的濕度其實會加重,雨后散步往往更易出現胸悶、頭暈甚至惡心的癥狀,有可能是濕熱交雜引起。
想要祛濕,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潮濕下雨天建議減少外出活動。
誤區六:出汗后馬上洗冷水澡
伏天出汗后,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沖個冷水澡,以為這樣能快速降溫。
其實,出汗后立即沖冷水澡,會導致毛孔急劇收縮,汗液無法排出,容易引起感冒、肌肉酸痛等問題。而且,突然的溫度變化還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建議洗溫水澡,具體水溫以接近人體體溫為宜,即35℃~37℃。
誤區七:蔬果代替正餐
為了減肥或者覺得夏天胃口不好,有些人選擇用水果、蔬菜沙拉代替正餐。
這種做法雖然可以暫時減少熱量攝入,但長期如此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單純依賴蔬果可能會導致血糖波動大,反而不利于減肥。
“三伏天”這樣養生
效果事半功倍
俗話說“熱在三伏”,在飲食上應注意清熱祛暑,多吃果蔬粥湯。營養專家將小暑節氣的飲食概括為“三花三葉三豆三果”。
三花:金銀花、菊花、百合花
沖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葉:荷葉、淡竹葉、薄荷葉
適合沖泡、入湯
三豆:綠豆、赤小豆、黑豆
中醫稱之為“夏季滅火器”
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熱降火
三果:西瓜、絲瓜、冬瓜
清熱消暑、涼血解毒、滋肝明目
養生藥膳食療方
金銀花露
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能。金銀花的食用方式較多,可直接泡水代茶飲用,也可做粥或燉湯食用。
做法:將5g~10g的金銀花放進500ml的純凈水中浸泡半小時后,煎煮30分鐘,濾出湯汁,加適量冰糖,攪勻化開后飲用。
功效:此茶飲具有清熱解毒、消暑的功效,對于緩解暑熱口渴及小兒痱疹等都有不錯的效果,但因金銀花性寒,脾胃虛寒者忌服。
來源/ 綜合整理自新華網、央視財經、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