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13日電 廣東省林業局13日消息稱,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中華穿山甲在不同洞穴處野外覓食的活動影像。據悉,去年2月,河源市紫金縣發現了穿山甲活動痕跡,后續相關專家證實河源存在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分布。
它萌萌地探出頭,從洞穴里走出,身子還有些蜷縮,估計是吃完一頓“大餐”后滿足地伸著懶腰……這是近日河源市和平縣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一只中華穿山甲野外覓食活動影像,畫面雖然不太清晰,但依然能看到穿山甲的身影。
中華穿山甲喜炎熱,喜夜行獨居,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通常生活在空心樹或洞穴之中。2020年6月,中國將自然分布的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
河源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現是在蟻穴附近,可推測穿山甲正在外覓食。雖未能找到野生穿山甲的居住洞穴,但足以說明,野生穿山甲在此區域生活。接下來,河源市將加大對穿山甲活動區域的保護,協調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對河源發現野生穿山甲區域進行深入調查,計劃開展為期兩三年的監測,有針對性地開展保護工作。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過去一年,廣東省至少在深圳、惠州、肇慶、韶關、河源、潮州等六個地市的野外監測拍攝到8只至10只中華穿山甲活動的影像。2020年6月以來,潮州、惠州還先后兩次放生了2只中華穿山甲。
近年來,廣東省采取科學研究、野外監測、建立保護小區、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活動等方式,全方位加大對全省穿山甲保護拯救力度。去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在廣州正式成立。該中心采取局省共建模式,廣東省林業局將組織專家團隊對穿山甲進行深入研究,做好穿山甲的野外調查,共同推進中心建設。(程景偉 林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