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的消息,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發布了《關于做好2019年廣西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并進一步落實“先診療、后付費”政策的通知》。按通知內容,自治區農村貧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種數量將擴大到25個病種,“先診療、后付費”的覆蓋范圍也進一步擴大。
《通知》要求,自治區內各市、縣(市、區)要在已開展兒童先心病、兒童白血病、胃癌、食道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白內障、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急性心肌梗死、塵肺、神經母細胞瘤、兒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貧血、唇腭裂、尿道下裂等大病專項救治基礎上,增加多藥結核病、腦卒中、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艾滋病機會感染等作為專項救治病種。
同時,《通知》督促各市、縣(市、區)要繼續做好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明確定點醫院,制定出臺新增病種臨床路徑,組建專家組,建立救治臺賬,并結合此次新增病種要求,于2019年7月26日起,全面落實通過廣西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中的健康扶貧模塊填報25個病種救治相關數據信息,工作需要落實具體負責同志,將數據統計報告工作常態化。
此外,根據《通知》要求,“先診療、后付費”政策也將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其內容顯示,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包括2014、2015年退出戶和不在2年持續扶持期內脫貧戶、未脫貧戶、2年繼續扶持期內脫貧戶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只需攜帶身份證,便均可享受“先診療、后付費”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判定由縣域內就診醫療機構比對各市、縣(市、區)扶貧部門提供的信息即可。
但《通知》也同時提示稱,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辦理出院手續時,無故不按協議付款還款的,定點醫療機構將向衛生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醫保、扶貧等部門報告,相關部門暫停其有關健康扶貧傾斜政策待遇。
新京報記者 田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