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觀察:?沖擊行動并非臨時起意
《環球時報》記者21日身在示威現場。經觀察發現,將游行變為暴力沖擊并非部分示威者臨時起意,他們的破壞行動非常有目的性,且配合很嫻熟。他們抵達中聯辦后,首先破壞攝像頭,手段大致有兩種:在前門,爬上鐵門用黑色噴漆噴黑攝像頭。在后門,由于攝像頭位置較高,他們借助準備好的梯子,用雨傘掛在攝像頭上來遮擋。待攝像頭被破壞后,才開始后續沖擊行為。
另外,激進分子涂寫侮辱性標語時,往往會有同伴用雨傘遮住他們,并阻撓記者直接拍攝。?當實施破壞行動時,一些示威者便開始將原本藏匿在街角的物資公然推入馬路中央分發,為抵抗即將到來的警方清場做準備。
與警方對峙時,部分示威者破壞公共設施,拆解大型路牌推到馬路中央進行阻擋,或者將鐵柵欄放在警署門口阻撓警察出入;個別示威者甚至混進記者隊伍尋求“掩護”,并用磚塊等攻擊警察。
與此同時,警方表現得非常克制,且按照嚴格的程序進行應對。每當示威者逼近,或向警方投擲雜物時,警方都會舉旗警告。根據媒體總結,出示的旗子顏色不同,意義也不同。比如黃旗多用于封鎖,紅旗指示“停止攻擊,否則使用武力”,黑旗寫有“警告,催淚彈”,但這種情況會預留時間讓對方離開,而“速離否則開槍”的橙旗是最嚴重警告。
“這次部分示威者圍堵中聯辦并涂污國徽的做法,在中央看來,是嚴重挑戰其權威。”香港《星島日報》22日社論文章說,同時,內地民眾會將此事看在眼里,想必難以接受。文章擔憂,此事會對內地與香港的關系產生很大影響。
香港《東方日報》22日稱,5年前非法“占中”以失敗收場,3年前的旺角暴亂未成功,“港獨”政客被取消立法會資格,且有人入獄,他們心生怨恨,此次“借妖魔化條例挑起部分港人恐共仇共情緒,令亂象一發不可收拾”,“他們到底要將香港引往何方,人在做,天在看”。
南開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進入6月后,游行里的激進反對派力量對一個個香港管理機構發起沖擊,他們的目標、暴力手段、陣型都在變換中,不斷試探、挑釁中央政府、特區政府的態度與立場,“在這種情勢下,特區政府需要加強應變的及時性與方法的多樣性”。
“對于一而再、再而三發動暴力沖擊的違法者,警方不能僅驅散,還必須追究到底。” 香港免費報刊《香港仔》22日發表社論說,否則,這些“暴徒”過幾天卷土重來,香港社會將陷入無窮無盡的動蕩中。
據香港媒體報道,周末的示威沖擊香港旅游業、零售業等領域。旅游業人士披露,遠途以及來自新興市場的游客人數將從8月開始出現明顯下降,跌幅預計10%至20%。上環一家小吃店員工對媒體表示,上周日的營業額至少跌50%。另一名服裝店負責人說:“商戶完全沒辦法,只能默默承受。”
一些外國企業也擔心卷入紛爭。在21日示威現場,《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寶礦力水特仍被反對派追捧。對此,該產品制造商日本大冢制藥株式會社公關部長西岡2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遺憾”,稱沒有對他們的行為做出任何支持。她說,如果這些人的極端行為繼續下去,很可能影響寶礦力水特的正常商業行為。此前,寶礦力水特因從“挺警察”的TVB撤廣告而備受爭議。
港媒:市民普遍有兩大憂慮
21日晚香港發生的另一起暴力事件同樣備受關注。據港媒報道,21日晚10時45分許,港鐵與警方接到報案稱,有大批身著白衣的人在香港西鐵線元朗站用木棍、藤條等襲擊市民。22日的數據顯示,該暴力襲擊事件共造成45人受傷。警方拘捕4名男子,部分被捕人士有黑社會背景。林鄭月娥22日對此表示,此類暴力行為“令人震驚”。她強調,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助長更多暴力。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22日表示,近期頻繁的游行示威,大大增加了警隊人力及精神壓力,也影響道路使用及其他經濟與社會活動。他呼吁,所有人與暴力“割席”。
與此同時,香港輿論的目光正聚焦于“港獨”成員私制炸藥事件。據香港“東網”報道,上周六,香港警方搗破一處武器庫及炸藥工場,查獲1.5公斤烈性炸藥TATP。目前被捕的3名嫌犯中,已有兩人被“港獨”組織認領是其成員,其中一人來自發起21日游行的“民陣”。?22日,這名“民陣”成員在西九龍法院提堂,法官拒絕其保釋申請,押后至10月14日再訊。《大公報》稱,TATP不是一般組織能獲得的,它是國際恐怖分子常用的炸藥,比如“伊斯蘭國”。此事讓人懷疑背后是否有其他境外勢力向“港獨”提供炸藥原料以及制作方法。
香港城市智庫時事評論員小組召集人張遠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系列暴力事件的發生凸顯香港有淪為法外之地的危險。李曉兵認為,目前香港陷入一種“無序狀態,把未來發展的節奏都搞亂了”。他呼吁香港政府發動百姓一起重建香港秩序,把激進的政治力量壓下去。
香港《經濟日報》22日刊發社論稱,市民目前普遍有兩大憂慮。第一,香港中長期經濟穩定與發展受到沖擊。本地及海外民眾或越來越認為,香港法治惡化甚至法治受損,且看不到盡頭。嚴重的話,這可能動搖投資者信心,進而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第二,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頻繁的警民沖突或埋下仇怨的種子,即便這次事件得以解決,警民沖突也會借由其他事情爆發,“香港和平的日子不再”。環球時報-環球網/ 范凌志 陳青青 楊升 凌德 葉藍 邢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