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下行壓力,中國經濟必須保持一個合理的增速
2014年,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7.4%,雖然比年初所講的7.5%左右的增長目標少了0.1個百分點,但放在整個國際經濟環境中來看,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2014年底,世界上所有的主要經濟體跟年初的經濟增長預期都有相當大的差距:歐元區,年初預測可以達到1.1%,實際只有0.8%,少了0.3個百分點,減少了將近30%;日本,安倍政府采取了一些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去年初預期經濟增長率可達1.4%,但實際只有0.2%,經濟是衰退的;美國好一點,但全年的經濟增長率只有2.4%,比年初預期的2.8%少了0.4個百分點,下滑超過15%。
新華社發
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貿易國,在去年整個國際經濟形勢相當嚴峻和復雜、有相當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能夠達到7.4%的經濟增長率,只比年初預定的目標低了0.1個百分點,這確實是來之不易。
不僅如此,我國的經濟結構在去年還有所改善,產業有所提升,在互聯網金融、網上購物、快遞業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了比較大的發展。收入結構也有所優化,不僅老百姓的收入增長高于GDP的增長,而且農村人口的收入增長高于城市居民。這些都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
去年全年經濟下行的壓力非常大,經濟增速逐季下滑,今年第一、二個月繼續了這種下滑趨勢。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資增速的下滑。去年的投資增長目標是17.5%,實際只有15.3%。消費雖然有一些增長,但不足以彌補投資增速的下滑。
2015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還會有很多不確定性,還會相對嚴峻。因為發達國家還沒有真正從2008年的危機中復蘇,尤其是關鍵的、結構性的改革,在發達國家普遍還沒有真正落實。在這種情況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經濟增長的總基調未變,仍然堅持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認為我國為了化解各類矛盾和風險,實現現代化,必須保持一個合理的增長速度,2015年的目標設定為7%左右。我認為,7%左右的增速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確立7%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合理的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來看,由于外部環境不好,出口拉動的作用是有限的,但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從我國和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來看,還處于具有8%增長潛力的大有作為機遇期,靠內部需求的啟動,包括投資跟消費,實現7%左右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首先,產業升級的投資空間很大。現在很多人認為我們的產業過剩產能很多,很難再依靠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了。實際上,我國尚處于中等發展階段,即使現有的產業有產能過剩,或者有些產業比較優勢不在了會被淘汰,但中長期來看我們還有很多產業升級的空間。也就是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面所講的,現在大部分是中低端的產業,可以向中高端的產業升級。要升級就要投資,這里面會有很多的機會。
其次是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還很多。這么多年我國固然做了很多基礎設施建設,但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善或者彌補這些不足,就需要投資,這方面可投資的地方還很多。
再次是改善環境還需要大量的投資。環境要改善大家都同意,但要把所有的工廠都關掉,回到1979年的生活,則是不能接受的。我們只能選擇在發展和生產當中解決環境問題,投資新的節能減排設備、采用新的生產方式等等。
最后是城鎮化的發展也需要投資。農民要進城,居民要改善住的地方。
上述都是很好的投資機會,具有高的經濟和社會回報。
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國內尚有大量的投資機會,這是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從2008年到現在,因為很難找到好的投資機會,發達國家至今走不出經濟下行與衰退。首先,發達國家的產業已經是世界前沿的了,下一個增長點是什么很難知道,有的話也只有一兩個;其次,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普遍完善,頂多是把老舊的基礎設施稍微改善一下;此外,發達國家的環境也相對較好,城市化也已經完成。所以,在判斷中國的發展前景時,不能簡單拿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方法作為參考。我們有自己的優勢,應該發揮出來。
除了上述經濟回報率和社會回報率高的投資機會,跟其他發展中國家比起來,我們還有很多相對較好的投資條件。
一是我國政府負債占GDP的比重不到50%,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政府負債都超過100%,所以我們財政政策可實施的空間比其他國家高得多。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地方政府通過投資平臺借銀行或影子銀行的短期債務來進行長期基礎設施投資的期限不配套的問題。最近財政部宣布,今年要用一萬億的地方政府債券來置換其在銀行系統的欠賬,這是一個很好的措施。
二是我國的民間儲蓄接近GDP的50%,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三是我國有將近四萬億的外匯儲備。
以上三點是中國跟其他發展中國家最大的不同:其他發展中國家面臨國際經濟周期性下行的時候,應該也有很多好的投資機會,但他們經常受限于政府的財政情況不好或民間儲蓄不足,或者因外匯儲備不足而難以進口一些機器設備、原材料。我們在這些方面都是相對具備優勢的。
把我國這些有利條件利用起來,進行有效的投資,就會創造就業,有了就業收入增長就能得到保障,消費隨之也會增長。投資和消費都在增長的情況下,即使外部條件相對不好,也還是有可能達到7%左右的經濟增長的。
有必要保持7%的經濟增長速度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就業。如果我們不能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就業就可能成問題。2014年的就業是相當好的,我們新增了1322萬的城鎮就業,超出了去年初預定的目標。但如果經濟增長放慢,低于6%,企業的盈利狀況就會很不好,很多企業對未來的預期發生變化,可能就關門了,有可能出現斷崖式的倒閉潮。而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有利于企業的信心,把員工保留著,也就保住了就業。所以,要保持較好的就業率,就必須有一個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預期。
其次一個原因是金融的穩定性。經濟增長放慢,企業的經營狀況就會變差。這種狀況下,壞賬會增加,影響到金融安全。
第三個原因,十八大的時候,提出了到2020年的兩個翻一番的目標:國內生產總值要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也要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十年國內生產總值要翻一番,平均每年增長速度就要7.2%,我們前幾年都增長得比7.2%高,從2015年到2020年的增長速度可以低一些,6.6%就可以了。但我們還有一個目標,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要翻一番。有沒有可能GDP增長6.6%,靠分配讓收入增長更快一點,實現翻一番的目標呢?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會出現一個問題:現在企業的盈利狀況已經很差了,如果經濟增長率是6.6%,收入分配往勞動者這邊傾斜(當然我們也希望勞動者的收入增加),會導致企業的盈利狀況更差,一些企業可能就要關門,進而加大金融風險,這又跟前面就業和金融穩定的目標相抵觸。所以,要完成十八大提出的目標,還是必須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既可以實現居民收入翻一番,也有利于就業,有利于金融穩定。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印度的競爭。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1月份的預測,印度在2016年經濟增長速度會超過中國。世界銀行最近又做了一個新的估計,認為2014年印度的增長率就達到了7.5%,比中國的增幅高。
回顧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歷史,任何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一旦抓住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國際轉移的窗口機遇期,通常就會保持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日本、亞洲四小龍是這樣,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取得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成為世界工廠也是這個道理?,F在,我國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出口產業因為工資上漲逐漸失掉了比較優勢,其他工資水平更低的國家或地區如果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可能也會實現像我國過去幾十年那樣的高速增長。印度有相當的可能性會抓住這個機遇,一是因為印度現在的人均GDP不到我國的四分之一,工資水平比我們低;二是新上臺的印度總理莫迪在古吉拉特邦擔任首席部長時推行的就是東亞的招商引資、出口導向、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當總理以后提出“印度制造”的口號,推行出口導向政策,積極招商引資,改善基礎設施。如果他抓住了這個窗口機遇期,未來十年二十年就可能會有8%~9%的增長。而我國已進入到新常態,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的比較優勢在減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增速會降到7%左右,不努力的話就會降到6%或更低了。
在過去30多年我國維持了全世界最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而且是唯一沒有出現過系統性經濟金融危機的大國,但國際上對我國的體制機制還有很多信心不足之處,經常唱空中國,國內也有不少人受其蠱惑。如果印度發展強勁,中國增長乏力,國際上唱空中國的聲音會更多,會影響到我們的三個自信。怎么來應對這個可能的挑戰呢?我想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就是我們比較快速地進入到了高收入國家的行列,而印度還是發展中國家。高收入國家的增速慢于發展中國家是慣例,因此當我們到了高收入階段時,發展速度低于印度就是規律而不是我們的體制和道路問題了。怎樣才能更快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如果我們從2015年到2020年能夠維持7%或更高一點的增長,加上人民幣升值,到2020年人均GDP就可以達到12615美元,從而成為高收入國家。
第二個是要積極有為地幫助非洲承接我國的勞動力密集出口加工產業轉移。非洲有十億人口,工資水平現在跟印度一樣,人均GDP不到我國的四分之一。非洲的國家如果承接了我國的勞動密集加工出口產業,他們也會出現十年二十年的高速增長。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非洲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取得了政治獨立,開始追求工業化、現代化,在西方主流理論指導之下,經過兩三代人的努力,還不能擺脫貧困。如果以我國過去的招商引資、建立工業園區、改善基礎設施的經驗,幫助非洲國家抓住我國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出口產業轉移的窗口機遇期實現經濟的騰飛,那就代表我國的道路和理論是正確的,這無疑能夠增加我們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
因此,我國非常有必要在2015年乃至整個十三五期間的經濟增長速度都保持在7.0%左右,而且要在工作當中力爭超過7%。(作者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