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從市“四普辦”獲悉,莆田市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時,新登記一通摩尼教碑刻。這通碑刻位于北岸經開區東埔鎮梯亭村后塘水中,保存完好、文字清晰,見證了早在元代摩尼教就在莆田傳播的歷史。
▲摩尼教碑刻碑文。圖片由市“四普辦”提供
▲新登記一通在水中的摩尼教碑刻。
這通摩尼教碑刻碑身高1.16米,寬0.46米,厚0.08米;碑座高0.3米,底部寬0.8米,頂部寬0.68米,厚0.18米。碑體上刻有“清凈光明,大力智慧,無上至真,摩尼光佛”16個字,碑右側刻著“吉江信士何廣間”,從碑左側刻的“時至正己亥年敬立”推斷碑刻所立年代為公元1359年。這一時期正值元朝末年,社會動蕩不安。
文物普查隊員分析,碑刻所在地梯亭村屬古時吉了寨區域,宋元時期,吉了港海上貿易繁榮,頻繁的對外商貿,形成開放、包容、多元的社會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摩尼教傳入并發展。
摩尼教是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創立,公元7世紀末傳入中國。13世紀在福建演變為明教,流行至泉州擴展到莆田,如今在世界上已經絕跡。摩尼教傳入福建,宋、明古籍有文獻記載。我省發現摩尼教遺跡遺物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海上絲綢之路”考察的重要發現。
我市最早發現摩尼教遺物在1988年。當時,在涵江區發現摩尼教殘碑。1992年和2004年,又分別在荔城區北高鎮、黃石鎮發現摩尼教殘碑,反映了元、明時期,摩尼教在莆田傳播遍及平原、沿海。此次,北岸經開區新登記的這通摩尼教碑刻,為進一步研究摩尼教在莆田的傳播、演變和影響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重要意義。(全媒體記者黃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