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農歷正月初三,省級非遺技藝打鐵花民俗活動在莆田綬溪公園卵石沙灘舉行,邀請荔城區新度鎮錦墩村的匠人前來表演。鐵花沖樹,似火樹銀花;鐵花落下,似滿天繁星,如夢似幻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爭相圍觀。
圖為綬溪公園舉行打鐵花鬧元宵民俗活動。 全媒體記者 楊怡玲 攝
當晚7時30分,卵石沙灘人潮涌動,群眾駐足等待“打鐵花”表演。匠人們分別往3個高聳的鐵爐里傾倒生鐵和廢鐵煉制鐵水,然后一手握著木槌,一手用竹片舀起鐵水,用木槌猛力擊打竹片,將高達1600℃的鐵水潑向一旁的荔枝樹。
霎時,細碎的火星劃出金色明亮的弧線,沖向荔枝樹,勾勒出層層樹葉的輪廓,在夜幕下形成火樹銀花的視覺效果。絢爛璀璨的美景引起圍觀群眾的陣陣驚嘆,大家紛紛拿出手機,記錄唯美的畫面。
當天晚上氣溫偏低,但匠人的臉上卻布滿汗水。新度鎮錦墩村打鐵花傳承人陳涵說,舊時錦墩村民多以打鐵鑄鼎為生,每逢鬧元宵時,他們就起火開爐打鐵花,祈愿新的一年事業騰達,如花似錦。他說,打鐵花是門絕活,要經過嚴謹的訓練形成技巧和記憶,打出來的鐵花才能“高”“散”,表演時避免被鐵水灼傷。
市民陳麗娟告訴記者,自己在武漢定居,已經5年都沒有回莆田了。今年通過微信得知莆田元宵活動很豐富,特意和家人一起回來感受。“鐵花揚起來的一瞬間非常震撼,就像一場煙花雨,希望新的一年能夠像鐵花一樣紅紅火火。”陳麗娟一邊用手機拍照記錄打鐵花的畫面,一邊對著打鐵花祈愿。
莆田“打鐵花”鬧元宵習俗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源于明代中葉,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打鐵花”鬧元宵習俗是莆田人祈求平安吉祥的動人期盼,“花”“發”諧音,寓意越打越發。據悉,今年正月初三、初五、初七、初九、十一、十三、十五,每晚綬溪公園卵石沙灘都舉行打鐵花鬧元宵民俗活動,每場活動限1.5萬人現場觀賞,市民游客可通過莆田發布微信公眾號免費預約前往現場觀賞。
全媒體記者朱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