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周寧縣興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大棚內,一株株花菜、一畦畦芹菜苗長勢喜人,縣級科技特派員李麗春在大棚內查看蔬菜長勢,指導種植戶做好保溫生產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
“每當遇到特殊天氣或者問題,科技特派員都會來到現場指導,教我們如何防寒抗凍、防治病蟲害,讓我們心里很踏實。”周寧縣興源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陳金說,“這兩天氣溫還要降,我會嚴格按照特派員教的方法進行大棚管理,確保今年蔬菜能有個好收成。”
在浦源鎮,活躍著李麗春這樣一批身懷絕技的“領頭羊”。2023年以來,該鎮以入選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為契機,充分發揮下派第一書記、市縣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員等各支力量的最大效能,因“村”制宜,挖掘特色產業,變“單兵作戰”為“協同合作”,變“單一服務”為“整體提升”。
為了巧借“外智外力”,浦源鎮在示范區內建設下派力量工作站、鄉土人才培訓基地、“青年之家”“黨群鄰鯉服務中心”等平臺,制定下派人才服務管理辦法,建立項目需求清單、人才信息清單,不定期組織開展服務活動,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服務。
鄉村特聘指導員劉圣河,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服務,幫助指導農戶病蟲防治等農業技術,讓農業科技在泥土里生根;省派駐村第一書記林彬,結合溪坪村的村情實際,通過“黨建+民宿+農戶”模式發展特色旅游產業,進一步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打造“五美鄉村、五福溪坪”;金融助理員全建中堅持當好金融政策的“宣傳員”,為村民提供助農取款、社??せ?、真假幣辨識、防金融詐騙等“一攬子”金融服務,讓農戶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務……浦源鎮選派科級領導干部擔任工作組組長,組織下派力量認領跨村項目,根據各自專業開展服務工作。截至目前,下派力量已認領項目25個,開展服務60人次,幫助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問題26個。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浦源鎮按照逐村逐項目建立工作進度臺賬,定期開展督促指導,對服務項目成長性好、后期效益可期的項目或者人才,由縣委、縣政府進行“一先兩佳”評選表彰并通報原單位。(閩東日報 李何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