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我市有哪些具體的支持政策?農民在城里“扎根”,可以得到怎樣的服務和保障?日前,市政府出臺《寧德市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財政政策實施方案》,提出將把持有居住證人口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范圍,創造條件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教育醫療社保就業實現全覆蓋
我市將逐步把持有居住證人口納入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體、勞動就業、社會保險、計劃生育、社會服務、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范圍,使其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
在教育方面,我市將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縣(市、區)政府要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統一城鄉各階段學生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實施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等教育惠民政策;足額、同標準安排各階段生均公用經費;對接收農業轉移人口和隨遷子女的學校給予扶持,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2018年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補助標準應達到900元/生;繼續完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至2018年不得低于省定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
實行城鄉居民醫保一體化制
在基本醫療方面,我市將支持創新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管理制度。落實好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和異地就醫結算辦法,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可跨制度、跨地區辦理轉移接續。加快實施統一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一體化制度,對于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按相同標準繳費,各級財政按照參保城鄉居民相同標準給予補助,避免重復參保、重復補助。
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支持完善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實施統一規范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對農業轉移進城就業人口可納入城鎮企業(靈活就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保障體系,實現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同時,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就業的支持力度。市級財政部門在安排就業專項資金時將充分考慮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問題,把常住勞動年齡人口數作為分配因素,并賦予適當權重。縣級財政部門將把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納入就業困難群體對象進行辦理就業創業證。
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合法權益
不少農民進城務工之后,既想過上城里人的“日子”,又不愿意輕易放棄農民的身份及在農村的相關權益。對此,方案明確,將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得強行要求進城落戶農民轉讓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或將其作為進城落戶條件。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鼓勵進城落戶農民有償轉讓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支持適當規模經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記者 吳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