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永泰紅星鄉多處山體滑坡,為尋親路帶來困難。 林春茵 攝
從家到水電站,吳海浪平常是騎行摩托車20分鐘,然后步行山路1個半小時。但臺風肆虐過后,路基多處坍塌,山體滑坡淤泥過膝,碗口粗的杉木攔截路面,吳章梅一行步步難行。
出村口一個涵洞塌陷5米,有如斷崖,眾人手腳并用,才攀爬到對岸。每到一處淤泥地,男子們先搬來石塊或倒樹,投到泥潭中,方便踩踏。有時不得不在岔路口等待路人問方向。
“我爸爸話不多,但做事踏實,隔壁幾個村都認得他,他人緣很好。”吳章梅說。
“吳海浪上班很準時,9號那天他甚至提前了半個小時來。平時水電站有維修的地方,都是他操勞。”同為過嶺水電站的另一位村民吳基光說。他告訴記者,在鄉下,60多歲的老人能找到一份月收入1500元人民幣左右的工作,是個好事,也會被鄉人羨慕。
“休四天,工作四天,他說很輕松,我們也都替他高興”。吳章梅說。她也一直在質疑,為何父親沒有接到臺風預警,及早撤離。
自從獲悉吳海浪出事,紅星鄉政府工作人員和一些老伙計已經三次探訪事故發生地。就在吳章梅一行出發前,還有一隊人馬正在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