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由省自然資源廳、省地質局、閩清縣政府共同主辦的福建省2025年突發地質災害防御綜合演練在閩清縣東橋鎮舉行。
本次演練模擬在持續強降雨作用下,省防指不斷提升防暴雨響應至Ⅱ級,閩清縣東橋鎮黃土嶺村江賢楊等屋后山體產生拉張裂縫,出現重大滑坡險情,威脅坡腳村民生命財產安全。現場,在省防指的統一調度指揮下,省、市、縣自然資源和氣象等有關部門緊急會商研判,持續發布地災氣象風險預警至橙色等級,相關技術單位迅速投入應急工作,各有關部門迅速落實預警響應措施,及時開展應急處置和轉移避險。地災技術支撐隊伍通過先進技術裝備開展地災點及風險區應急測繪、調查、勘查、監測,快速、準確查明滑坡點地形地貌、巖土體和地下水條件等,準確研判監測數據,科學做出預警預報,為屬地應急處置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演練旨在提高省、市、縣應對突發地災的防御決策指揮、統籌協調、溝通組織能力,檢驗應急隊伍的人員、技術、裝備配置的調查評價能力,優化突發地災防御規程,進一步提高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管理水平、地方專業隊伍技術水平和支撐能力,提升基層地質災害防御響應、應急處置、臨災避險能力和社會公眾防災避災、自救互救能力。
近年來,我省自然資源系統多措并舉筑牢地質災害防災“安全屏障”。截至2024年12月,全省累計建成群專結合地災監測預警實驗點2994處,安裝設備25141臺(套),監測設備在線率維持99%以上,預警處置率100%,相關指標長期處于全國前列。2021年以來,有效預警地質災害125起,成功避免923人傷亡,實現技防與人防的有機結合,取得防災實效。(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 通訊員 章巧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