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凌晨4時,羅源縣起步鎮創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采菇房里燈火通明,公司負責人鐘則鑾夫婦帶著20名工人在忙著采菇。
鐘則鑾夫婦帶領工人采菇。劉其燚 攝
“近兩年我們加快食用菌產業科技化,新建了控溫控濕的菇棚,投產了液體菌種接種養菌項目,實現了周年化生產,春節期間也能采菇。”鐘則鑾告訴記者,全鎮有8家企業在春節期間保持生產,僅他的公司平均每天產量就達2噸。
在創鮮農業的菌包加工車間,兩臺自動化菌包加工機開足馬力,飛快地生產著菌包。“這兩臺菌包加工機每天可以生產3萬多袋菌包,除了自用,還可以賣給其他菇農。”鐘則鑾介紹,去年4月投產的液體菌種項目突破了秀珍菇技術瓶頸,實現了秀珍菇種植自動化、標準化、周年化。
“固體菌種菌包買回來要2個多月才能出菇,現在液體菌種只要三四天就能出菇,出菇率高,賺的錢也更多了。這不,工人們春節也干勁十足!”羅源縣巾幗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鑾英告訴記者,由于優勢明顯,起步鎮正進一步推廣液體菌種接種養菌技術,提升產量,惠及更多菇農。
好消息頻傳,近日,福州首個自主選育的秀珍菇新品種“福秀1號”也豐收了。新品種由市農科所牽頭選育,2016年啟動,2021年在起步鎮創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巾幗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祥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3家基地示范種植,今年元旦前后首次采收。
“新品種出菇爆發力強、產量高、菇形圓整,具備成為秀珍菇工廠化栽培品種的潛力。”市農科所所長陳云增表示,“福秀1號”的選育打破了羅源秀珍菇產業長期以來依賴引進品種的局面,“等秀珍菇栽培周期結束并經過綜合判定,我們將向更多企業、菇農推廣‘福秀1號’秀珍菇”。
鐘則鑾還是羅源縣食用菌協會會長和鄉村農技員,忙完自己工廠的事,他馬不停蹄前往菇農的菇棚提供技術指導。
“2021年起步鎮種植秀珍菇8000萬袋、海鮮菇800萬袋,食用菌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億元。”起步鎮黨委書記肖用良表示,“小菌菇”成為起步鎮農民致富的大產業,已輻射帶動1500多戶村民參與種植,提供就業崗位4000多個。
據介紹,起步鎮大力推動食用菌產業現代化、科技化、規模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示范項目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引領作用——從個體戶搭上鐵架棚,看天氣吃飯,一年只能生產一季,到政府以專項資金扶持,建設周年化菇棚,全年可生產;從原先固態菌種的種植方式到如今通過研發中心研究推廣液體菌種,大大縮短出菇時間;從秀珍菇一菇獨秀到如今秀珍菇、繡球菌、海鮮菇等多點開花;從農民自己摸索種菇采菇,到科研院所人員、科技特派員隊伍、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等下沉田間地頭,精準教學、“一站式”服務,不斷推動“科技興菌”。高質量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起步鎮先后入選福建省第一、二批農民創業示范基地,2019年獲批開展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獲評“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鎮”和“2020年度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黃益輝 劉其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