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P2P逐漸退熱,消費金融悄然接棒,成為時下最火的互聯網金融細分領域。
這里是資本眼中的萬億藍海,前景廣闊。創投圈、消費者都在為之狂歡。
實際上,部分消費金融平臺,已開始出現腐壞變質的征兆。一個金融公司的創始人,曾派人去行業“臥底”,發現一線平臺的壞賬率,已高達10%,而一些互聯網平臺,已高達20%以上。
為了掩蓋高壞賬率,只能通過高利息來覆蓋風險,行業中很多秘而不宣的現狀是,很多平臺的利息已高達100%,甚至400%。
“行業在引導低收入人群急速膨脹、過度消費,就如一場龐氏騙局,有崩盤的危險”,該創始人稱。
有人將中國消費金融的狂歡,與當年的韓國信用卡危機比較,發現驚人的相似。
歷史總是具有重復性,人們在利益面前,往往忽視規律,迷失本心……
1.萬億市場
王峰杰在工廠附近的手機店,僅花了500塊錢,就拿走了偶像楊洋代言的OPPO R9手機。
近期蓬勃發展的消費金融,讓這位剛在電子工廠上班不久的“95后”少年,實現了買手機的“夢想”。
接下來一年,每月兩百多的分期費用,并沒有讓他感到壓力,“也就是和兄弟們少出去吃幾次夜宵。”
王峰杰身邊的很多人,都用這種方式買回了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車,且樂此不疲。
消費金融,開始成為繼P2P之后,互聯網金融中最炙手可熱的細分領域。
波士頓咨詢則預測,到2017年,消費金融類貸款余額將增長至30萬到40萬億元。
這其中有多少羹,將屬于互聯網?
據零壹財經預計,到2020年,互聯網消費金融可能占據非放貸消費金融1/3的份額,市場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左右。
又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引來各路玩家摩拳擦掌,激戰正酣。
過去十年,消費雖是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但對GDP的貢獻一直偏弱。而如今,在投資與出口接連失速的情況下,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已成為政府著力發展的方向。
隨著公眾消費觀念的轉變,崇尚超前消費的8090后逐漸成長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乘著互聯網的東風,消費金融從今年開始,成為互聯網金融創業的最大風口。
截止目前,已有17家公司獲得了消費金融牌照。
實際上,參與消費金融奪金戰的,遠比17家公司多得多。
學生、藍領、農民、次貸人群,大量傳統銀行覆蓋不到的人群,開始成為互聯網公司的爭奪對象。
在IT桔子中搜索“消費金融”,與之相關的公司達到111家。在這些公司背后,紅杉資本、經緯中國、真格基金等一些知名投資機構投入大量資金,紛紛布局。
專注于藍領消費金融領域的買單俠,16個月內就完成了三輪融資,融資總額高達8697萬美元。
可見資本對這個行業的看好。
金融的發展,總具有一些規律性,一個行業周期,總要經歷崛起、爆發、混亂、洗牌。
消費金融也不例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