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官網消息,2025年第一期、第二期儲蓄國債(電子式)即將于4月10日至19日發行。10日上午8點30分正式開售。
今年首批電子式儲蓄國債最大發行總額500億元,票面利率與上一期持平。具體來看,第一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為1.93%,最大發行額250億元;第二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為2%,最大發行額250億元。
據了解,儲蓄國債按債權記錄方式不同分為憑證式和電子式,本月發行的儲蓄國債為電子式,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投資者可在儲蓄國債承銷機構營業網點柜臺或部分承銷機構的電子渠道購買。
具體來看,兩期國債由2024—2026年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以下稱“承銷團成員”)代銷。其中,已開通儲蓄國債(電子式)銷售電子渠道(包括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的承銷團成員通過網點柜面和電子渠道代銷,其他承銷團成員通過網點柜面代銷。
認購起點方面,以100元為認購起點,并以100元的整數倍遞增,單一個人國債二級托管賬戶購買每期國債不得超過300萬元。付息方式上,兩期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按年付息,每年4月10日支付利息,到期償還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與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相比,儲蓄國債仍具有一定優勢。記者瀏覽多家銀行手機App發現,當前大部分國有大行及股份行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分別為1.5%及1.55%。
“考慮到國債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此次儲蓄國債的利率處于相對合理的區間。”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
儲蓄國債具備信用等級高、收益穩定、認購起點低、發行期次多、變現靈活等特點。王蓬博稱,儲蓄國債是由國家信用背書的債券品種,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對于風險偏好較低、追求穩健投資的投資者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固定利率和固定期限的設計,也便于投資者進行財務規劃。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我國經濟恢復向好需要財政政策發力,當前廣大居民也有較大的理財投資需求,從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募集資金,以及豐富居民投資理財選擇的角度考慮,預計未來可能會在發行規模、利率設定等方面給予儲蓄國債后續發行一定的支持。
此外,兩期國債發行期內不得提前兌取,發行期結束后可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業務只能通過承銷團成員營業網點柜面辦理。投資者提前兌取兩期國債時,承銷團成員按照從上一付息日(含)至提前兌取日(不含)的實際天數和以下執行利率向投資者計付利息,即:從2025年4月10日開始計算,持有兩期國債不滿6個月提前兌取不計付利息,滿6個月不滿24個月按票面利率計息并扣除180天利息,滿24個月不滿36個月按票面利率計息并扣除90天利息;持有第二期滿36個月不滿60個月按票面利率計息并扣除60天利息。承銷團成員為投資者辦理提前兌取,可按照提前兌取本金的1‰向投資者收取手續費。
“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要根據自身的投資能力、風險偏好以及對未來投資收益的預期等,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婁飛鵬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