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6年12月董明珠投資銀隆后,銀隆快速擴張,先后在全國7個城市簽下了合計800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園項目。在目前銀隆公司經營管理架構中,6位副總裁有4位源自格力系,且多負責實權部門。
過去一年,女強人董明珠在造車一事上鍥而不舍,但也遇到了不小的阻礙。
1月17日,證券日報援引消息稱,珠海銀隆拖欠供應商貨款至少達到12億元,有被欠款供應商表示,12億元的欠款僅僅是目前已知6家供應商的欠款總額。珠海銀隆下屬供應商眾多,估計銀隆真實的累計欠款會更多。
討要欠款未果,有供應商已將珠海銀隆訴至法庭。珠海思齊內部人士向上述媒體稱,目前珠海銀隆共拖欠其貨款7600萬元,其中有1700多萬元已在走法律程序。不過珠海銀隆方面在1月16日發(fā)布的律師函中稱,思齊公司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以及售后服務缺失,是銀隆公司拒付思齊公司部分貨款的根本原因。銀隆完全有能力去應對,不存在惡意拖欠貨款問題。
珠海銀隆急速擴張
珠海銀隆在過去一年里擴張勢頭十分迅猛。
統計顯示,自2016年12月起,銀隆先后在成都、蘭州、天津、攀枝花、珠海、洛陽七個城市,簽下了合計800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園項目,還擬收購南京客車制造廠。
在全國各地大規(guī)模布局的同時,珠海銀隆的汽車銷量卻遠未達標。2017年初,受補貼政策的影響,國內電動客車銷量經大幅下跌,珠海銀隆也未能幸免。據澎湃新聞,有消息人士稱:
珠海銀隆前任董事長魏銀倉曾在2016年提出年銷售30000輛的目標,但到了2017年,也就賣出了六七千輛汽車。且上述車輛中,有的還沒有實際上牌,甚至直接以資抵債給了供應商。
格力系全面入局
官方資料介紹,珠海銀隆是一家以鋰電池材料供應、鋰電池研發(fā)、生產、銷售為核心,延伸到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及整車的研發(fā)、生產、銷售業(yè)務的公司。在董明珠“慧眼識金”之前,珠海銀隆的知名度并不高。董明珠十分看好珠海銀隆主打的鈦酸鋰電池技術,2016年她力主格力電器以130億元的估值收購珠海銀隆,卻在當年10月被格力股東大會否決,董明珠為此在股東大會上怒噴股東。
格力電器收購銀隆被否,董明珠決定“單干”。2016年12月,董明珠與萬達董事長王健林等人出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此后,她繼續(xù)參與到珠海銀隆的融資,到2017年5月,董明珠在珠海銀隆的持股增加到17.46%,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除了增持銀隆的股份,董明珠還在加強對銀隆業(yè)務運營的管控。
工商資料顯示,銀隆前任董事長魏銀倉已在去年7月變更為孫國華。澎湃新聞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魏銀倉和董明珠立場、觀點都很強硬,雙方在一些理念上存在分歧。在目前銀隆公司經營管理架構中,6位副總裁有4位源自格力系,且多負責實權部門,涉及車輛生產、研發(fā)、品質管控、供應鏈管理、財務等核心部門。僅存的老銀隆人則主要負責公司的支持部門。
對于銀隆高管團隊的變動,各方感受不完全一致。
有銀隆股東對《財經》表示,公司現在發(fā)展很快,原來的管理比較粗放,董明珠入股后,開始規(guī)范公司治理,整體來看,銀隆的管理模式正在朝符合現代企業(yè)管理、符合先進制造業(yè)管理的方向轉變。他強調,“格力能夠走到今天,管理一定有好的方面,董明珠進來之后對銀隆的管理做改進是必然的事情。”
但也有部分銀隆供應商對該媒體稱,被拖欠貨款和新管理團隊有關,現在接觸到的銀隆的生產、技術、采購人員多是空調行業(yè)出身,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電動車行業(yè)的特點。實際工作中則照搬空調行業(yè)管理供應商的辦法,要求供應商簽質量保證協議,亂開罰單。但空調制造具有一致性要求,而客車行業(yè)不同客戶需求各不相同,以空調的質量檢驗標準要求客車供應商并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