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八周年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專家提醒
警惕“四風”隱形變異反彈回潮
● 從表面上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從宏觀上來看,中央八項規定是治國理政的一塊試金石
●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8年來,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深入推進,“打虎”“拍蠅”“獵狐”力度不減,正風肅紀風勁弓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推進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掃除過去許多長期積累的頑疾
●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黨員干部“不敢”的問題已得到根本性解決,“不想”“不愿”也越來越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內在自覺,但不良作風隱形變異問題仍然時有發生,反彈回潮的隱患和壓力也客觀存在
2020年12月4日,中央八項規定出臺8周年。
8年前,人們很難想象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著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能夠在中央出臺一則短短的“八項規定”后得到根本性改觀。
8年來,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深入推進,“打虎”“拍蠅”“獵狐”力度不減,正風肅紀風勁弓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推進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掃除過去許多長期積累的頑疾。
據新華社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國共查處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37.5萬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51.8萬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32.6萬人。
黨的十九大以來,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國共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18.3萬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27.1萬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5.7萬人。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中央八項規定蘊含的政治智慧和治理經驗值得總結,下一個階段如何鞏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果值得探索。
八項規定制度不斷完善
祛除沉疴痼疾成效卓然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即“中央八項規定”。
一場激濁揚清的風氣巨變自此開啟,一以貫之、馳而不息。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這8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整治四風問題。主要是針對表面性、明顯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符的違規違紀行為開展整治行動,主要集中在2013年和2014年;
第二個階段,主要整治官場的頑疾、政治生活中的痼疾以及備受老百姓詬病的不良作風問題,圍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工作,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17年;
第三個階段,主要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向下深挖了一層,向前推進了一步,從強調廉政到不斷強化勤政,從碎片化問題整治到整體性制度重塑,主要集中在黨的十九大之后。
在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看來,這8年里,在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過程中呈現出兩個典型特征:一是堅持不懈地鞏固中央八項規定的成果,毫不松懈;二是每年都有新招數,不斷釋放新信號。
“這8年,是中央八項規定制度不斷科學化、精準化的一個過程,并且在不斷地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在宋偉看來,中央八項規定在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改變了自改革開放以來作風建設存在的一些沉疴痼疾。
“中央八項規定改變中國已成為一個既定的事實,這也是經過8年實踐所證明的。首先是改變了黨員領導干部的思維方式,使得黨員領導干部的思維模式、思想狀態與整個改革的要求更為契合,真正把干事創業擺在第一。其次是改變了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模式,讓大家更加崇尚廉潔價值,把廉潔自律作為行為的底線。更為重要的是,改變了官場生態,破除官場潛規則,從個體行為到整體生態,從點點滴滴到蔚然成風,恰恰體現了中央八項規定的成效。”莊德水說。
也正因為如此,國家統計局2019年11月進行的民情民意電話調查顯示,98.3%的受調查對象肯定黨中央帶頭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的總體成效,97.3%對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好轉表示滿意。
不良作風更趨隱形變異
反彈回潮隱患不容忽視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
今年以來,在五一、端午、中秋、國慶前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分批曝光20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
據統計,截至6月24日,今年上半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共通報曝光355起“四風”典型案例,其中涉及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295起。
從通報的295起典型案例來看,發生在黨的十九大之后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占68.9%,這說明一些干部特權思想尚未根除,高壓之下依然頂風違紀。通報案例表明,違規吃喝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嚴查享樂奢靡之風、整治違規吃喝問題絲毫不能松懈。
為了逃避監督,一些老問題改頭換面、花樣翻新。以違規配備和使用公車為例,黨的十九大后,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中,違規配備和使用公車問題從2017年的9087起,下降到2019年的7666起,“車輪歪風”得到有力遏制,但隱形變異和改頭換面問題凸顯。從通報的案例看,涉及違規配備和使用公車的36例中21例是私車公養。有的私車加公家油,有的私票公家報,有的私車租給公家。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彭新林認為,相比于傳統的腐敗方式,“會所中的歪風”“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對官員的蠶食是悄無聲息的,其嚴重影響黨風政風,帶壞了社會風氣,導致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風氣蔓延,有悖于反“四風”的規定,既直接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腐蝕黨政官員隊伍,又被廣大群眾深惡痛絕。
“從近年查處的腐敗案件來看,很多腐敗分子的腐化墮落,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往往是從‘四風’問題或者小貪小腐開始逐步走到腐化墮落境地的,在推杯換盞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丟掉了原則,在輕歌曼舞中喪失了人格,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彭新林分析,因此對于“四風”問題、輕微腐敗現象,要堅持露頭就打、打早打小,防止小貪成大貪、小腐變大腐,決不能對小貪小腐問題適度容忍甚至“網開一面”,這樣很容易養癰成患,最后必然會出大問題。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也表示,中央八項規定出臺8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黨員干部“不敢”的問題已得到根本性解決,“不想”“不愿”也越來越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內在自覺。但是,不良作風隱形變異問題仍然時有發生,反彈回潮的隱患和壓力也客觀存在。
比如,從查處的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問題來看,有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關頭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力、敷衍應付、作風漂浮,搞形式主義;又比如,黨員干部不能違法亂紀,不能亂作為,但以此為借口就索性不作為,還美其名曰“守規矩”,這就不僅僅是行為懶的問題,恐怕要用“四個意識”來對對表;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少數地方存在懈怠心態等。
究其原因,宋偉認為這和“四風”問題的復雜性、頑固性密切相關,“‘四風’問題的很多特征已經和原來不一樣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成為突出問題”。
“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從表面轉到了地下,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還有一個就是載體不斷發生變化。比如送禮的形式越來越虛擬化、隱蔽化,吃喝的形式越來越隱蔽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同樣如此,因此在判定一個問題是否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時也存在一些新的挑戰和困難。”宋偉說。
“‘四風’問題樹倒根存,特別是公款吃喝等問題禁而不絕、時有反彈。作風建設就是要從這些干部群眾深惡痛絕的問題抓起,從小處著眼,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才能讓好的作風成為一種新常態。”彭新林說。
為此,彭新林提出了四方面建議:
一是執紀必嚴,對于典型問題,強化通報曝光和震懾警示,營造“不敢”氛圍。
二是黨員干部加強道德自律時刻緊繃黨紀國法這根弦,擯棄特權思想,抵制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堅守底線,筑牢防線,確保不碰高壓線、不踏雷區。
三是健全制度。比如在反“四風”中,很多地方進行有益探索,出現了很多有效管用的實招,可將這些有益探索通過規章制度的形式規定下來,使之成為黨規國法的重要內容。
四是加強監督。要暢通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渠道,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讓群眾來檢驗。同時,把黨內監督和專門機關監督等職能監督相結合,做到干部的權力行使到哪里,監督就跟蹤到哪里。
重點發力治理特權問題
常抓不懈加強作風建設
8年探索、8年堅持、8年積累,成績來之不易,更需鞏固拓展。8周年,是啟航新征程、揚帆出發的再動員。
“下一個階段,是鞏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果。要推動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升級,就要著力治理、消除特權問題和作風問題。”莊德水說,“違反八項規定的行為,說到底是一種特權的行為,有些黨員領導干部之所以想參與或者想公款吃喝,想公車私用等,其實就是一種特權思想和作風在作怪。本質上是個別黨員、領導干部沒有擺正位置,沒有正視手中掌握的權力。”
在莊德水看來,下一個階段貫徹中央八項規定所面臨的挑戰,不再是表層性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問題,而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及背后的特權問題。
“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能不能切實得到貫徹落實,不僅是關系到我們國家政治公信力的問題,也是關系到治國理政成效的問題。從表面上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從宏觀上來看,中央八項規定是治國理政的一塊試金石。”莊德水說。
在莊德水看來,下一個階段,重點要在不敢腐、不想腐方面有新的突破,不能腐涉及制度建設,不想腐涉及黨員領導干部內心的自覺。從整個反腐規律來看,不想腐應該是最高的境界,不敢腐只是初期目標,不能腐是有效保障。
“關鍵在于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在‘常’‘長’二字上下功夫。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任務,需要經常抓、長期抓。當前我國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有些滋生腐敗的體制弊端、機制障礙和制度漏洞尚未有效消除,一些深層次問題依然有待破解等。這些現象和問題的存在,從根本上決定了要解決好作風建設問題,必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彭新林說。
彭新林提出,作風建設還要突出重點,要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就基層來說,尤其要注重整治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如強占掠奪、貪污挪用等突出問題;如扶貧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揮霍浪費問題;如超標準范圍向群眾籌資籌勞、攤派費用、克扣群眾財物、拖欠群眾錢款等突出問題;土地征收和惠農等領域強占掠奪、貪污挪用等嚴重問題;在涉及群眾事務時吃拿卡要、欺壓群眾等嚴重問題。
宋偉則給出了三個方面的著力點:一是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中央八項規定在執行過程中是否還存在一些問題,瓶頸到底在哪里;二是進一步補充完善中央八項規定配套體系,讓每項規定都能夠找到充分的支撐;三是形成更有力的壓力傳導,在基層也能讓“四風”發生根本性變化。
□ 本報記者 趙 麗
□ 本報實習生 邢懿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