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的道路真是越走越舒心!你看這國道324線,不僅安全順暢,路邊還有咱南安的名人景點彩繪,開車都成了一種享受。”常年奔波在運輸線上的鄭師傅,言語間滿是贊嘆。
國道324線南安水頭小盈嶺段,路邊設有1200多平方米的藝術彩繪墻。
“以前這條路坑坑洼洼的,大貨車一過就哐哐響,塵土飛揚。現在改造好了,路平了、景美了,噪聲小了、塵土也少了!”在國道324線南安水頭段經營便利店的李阿姨也連連稱贊。
如今的國道324線南安段,昔日痛點已變為民生幸福的亮點。這得益于南安實施的國道324線周邊道路整治提升項目與水頭段路面改造工程。經過改造,這條城市發展的“大動脈”煥然一新,大幅提升了群眾出行幸福感,也為產業發展鋪就了康莊大道。
謀劃專班統籌多方籌措資金
國道324線的華麗蛻變,離不開南安強有力的統籌推進與技術創新。作為貫通水頭、官橋兩鎮的交通命脈,國道324線南安段日均車流量高達1.3萬輛,重載貨車占比超40%。此前,因車流量大、重車多,車輛頻繁制動轉彎導致路面病害加劇,路域環境問題突出。
作為南安連接廈門、晉江的重要通道和展示窗口,國道324線沿線整治提升勢在必行。2023年9月,南安市組建工作專班,設立國道324線環境整治提升建設指揮部,由市人大常委會牽頭,將整治工作推上攻堅日程。
“我們創新建立‘日推進、周匯報、月協調’機制,持續跟蹤推動。指揮部領導多次現場調研,協調解決難點問題。”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在指揮部統籌下,交通、公路、城管等多部門聯動,加快前期工作,多方籌措資金,大力開展路域整治、制定招標方案等,有力推動了國道324線南安段整治提升項目的高效實施。
推進雙管齊下實現“還路于民”
路域環境整體提升是關鍵。項目實施以來,水頭、官橋鎮政府及市交通運輸局、公路中心、城管局等部門通力協作,快速清理占道經營、違章搭建1500余處,推進景觀綠化、市政管線建設,實現“還路于民”。
“路域環境的提升,為‘白改黑’項目高效實施提供了保障。”泉州市公路中心南安分中心項目負責人表示。2024年12月,國道324線水頭段正式啟動瀝青混凝土路面改造。
改造核心在于技術攻堅。針對重載難題,公路部門精準施策:在病害嚴重的紅綠燈路口,使用摻入氧化鐵等材料的“黑色水泥”,增強耐磨性并與瀝青顏色一致;對病害最重路口,則采用福建省內首創的“灌注式半柔性瀝青混凝土”技術——通過灌注剛性高性能漿液填補瀝青混合料空隙,形成“剛柔復合”路面。
“這相當于為道路穿上‘防壓甲’。”該負責人解釋,這項技術既保留瀝青路面的美觀舒適,又大幅提升強度和穩定性,有效解決了重車導致的深車轍和路面變形等問題,延長使用壽命,打破道路“年年修、年年壞”的循環。
“道路整治提升,不僅要修好路,更要融入南安特色、彰顯民生溫度。”指揮部負責人在現場會上強調。為此,指揮部組織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員干部、人大代表等參與協調,推動沿線“臟亂差”地塊變身口袋公園“幸福角”;利用山體擋墻繪制展現南安地域特色的彩繪,提升門戶形象。
呈現路暢景美走上康莊大道
如今的國道324線南安段,車輛通行更順暢,出行安全更有保障,沿線企業物流成本隨之降低,一幅民生幸福與文化魅力交織的“雙面繡”躍然眼前。
驅車從水頭小盈嶺段由廈門進入南安,1200多平方米的藝術彩繪墻映入眼簾。“來南安,會成功”的城市口號、南安城市標識及五里橋、九日山等知名景點彩繪,令游客贊嘆不已。
“此次改造注重生態與安全,并融入文化特色。這幅擋墻壁畫使路容路貌與‘中國石材城’美譽相匹配,實現路暢、路順、路美、路優。”業主單位南安能源工貿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沿官橋至水頭段行駛,黝黑平坦的路面、清晰的標線、煥然一新的環境,帶來舒適行車體驗。“以前沿線排水溝常淤堵,雨天淹水甚至漫進店面,現在難題解決了!”附近石材商戶陳先生感慨。
在官橋鎮前梧小學東側,曾經的“臟亂差”邊角地已變身為“金角銀邊”的“口袋公園”。“半年前,這里還雜草叢生、臭氣熏天。現在成了漂亮公園,孩子能玩耍,我們也能散步,太好了!”學生家長高興地說。
從揚塵顛簸的痛點到安全暢通的亮點;從重車碾壓的坑洼路到科技賦能的康莊大道;從雜亂荒地到歡聲笑語的“口袋公園”……國道324線南安段的蛻變,是南安回應民生關切、提升治理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答卷。
據悉,國道324線第二階段整治工程已于本月啟動,這幅惠及民生、服務產業、展示形象的畫卷,將繼續向更深處延伸。
(記者 洪麗燕 李想 通訊員 許燕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