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南安市東田鎮的鎮區沿線設施及景觀提升工程項目全面竣工,一個生態宜居、文化濃郁、設施完善的嶄新鎮區新形象呈現在鄉親和游客面前。
該項目于去年9月啟動,由市水利局庫區移民發展中心投入500萬元,起始段位于省道213線東田與溪美交界處。起始段一側建有一座寫著“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清新東田”等字樣的景觀墻。沿著道路往鎮區深入,不同品種的花卉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嫩綠的枝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過去,鎮區存在著諸多問題,中心地段店面雜亂無序,公交亭破損嚴重,道路兩側雜草叢生、堆滿雜物,部分村莊主要道路破損不堪,兩側房屋密集、場地雜亂等亟須整治。”東田鎮二級主任科員劉文革告訴記者,鎮區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村民缺少休閑的去處。(記者 莊樹鴻 通訊員 吳雙龍 黃滟瑜)
為解決上述問題,東田鎮黨委、政府積極向市水利局爭取庫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500萬元,對鎮區沿線5公里進行改造提升,項目涉及東田鎮岐山村、南坑村、藍溪村、東田村、蓋鳳村、桃園村、美洋村、山西村等8個建制村,主要分為12個節點,主要建設圍墻美化、路燈提升、人行道改造、店面招牌升級,以及路面的“白改黑”、公交亭改造等公共設施功能建設。
去年項目啟動之初,東田鎮便組織專業團隊對全鎮的主要街道、廣場和公共區域展開全面調研與規劃。結合實際情況與發展需求,科學布局景觀與設施建設,為整個提升工程錨定方向,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在景觀設計過程中,東田深入挖掘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的深厚底蘊,將閩南傳統的紅磚古厝造型巧妙融入沿街店面招牌、公交車站、路口村牌等設施中,為鎮區增添了獨特的文化韻味。”劉文革介紹。
在設施完善方面,東田鎮新建和改造了道路,拓寬路面、修復破損路段,讓村民出行更加順暢便捷;建設了標準化垃圾小屋,規范了垃圾收集與處理,改善了鎮區環境衛生狀況;同時,還精心打造了集休閑、娛樂、文化宣傳于一體的文化長廊等設施,成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和茶余飯后散步、鍛煉身體的亮麗風景線。
該項目自啟動以來,還得到了群眾的高度支持與積極響應。村民們紛紛主動參與項目建設,有的為項目規劃建言獻策,有的投身志愿服務助力建設。“看著家鄉一天天變美,我們打心眼里高興,也愿意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一位參與項目建設的村民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