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漳平市委專題研究全市政治生態狀況,全面分析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樹木與森林”現狀,并提出今后如何構建政治生態上的“綠水青山”的路徑。
漳平有著“大陸阿里山”的美譽,是南方的重要林區,境內森林郁郁蔥蔥、山清水秀、景色如畫。在這塊秀美的土地上,如何涵養與環境生態相匹配的政治生態上的“綠水青山”?
今年初以來,漳平市在建好科級干部廉政檔案的基礎上,延伸至股級干部和重要崗位人員,把廉政檔案建設作為摸清“樹木與森林”狀況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發揮廉政檔案在選人用人方面的把關作用,防止干部“帶病上崗”。一方面,從中及早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打好“預防針”,治病救人,營造全市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目前,共建立科級干部廉政檔案760余卷,股級干部及重要崗位人員廉政檔案1350余卷。
“你是單位的財務負責人,身處重要崗位,從此次巡察暴露出的問題看,不少問題與財務審核把關不嚴有很大的關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務必加強廉政風險防范,認真做好整改,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漳平市紀委駐經信局紀檢組組長根據巡察反饋的意見,對被監督單位一名財務負責人進行了提醒談話。
防患未然正“歪樹”。漳平市制定出臺《漳平市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實施意見(試行)》,堅持抓早抓小,動輒則咎,探索運用函詢、提醒談話、批評教育、誡勉談話、民主生活會、通報批評等方式,做實做細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的第一種形態,今年來,全市運用“四種形態”處理541人次,第一種形態占83.73%。
精準把脈治“病樹”。今年初以來,漳平市共查處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86起99人,其中黨政紀處分31人;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46起51人,其中黨政紀處分6人;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3起44人,其中黨政紀處分27人;糾治不良習氣問題260人,其中黨政紀處分48人。
刮骨療毒拔“爛樹”。漳平市保持“無腐不可反、無眾不可責、無往不可咎”的理念,持續推進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向壓倒性勝利轉變。
扶正祛邪護“森林”。該市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十個方面具體表現”,開展工作松弛糾治活動。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目前,通報“正反典型”,曝光2批9人次、表揚2批5人次,推動黨員干部“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
在查處市財政局一名干部為在銀行工作的兒子拉存款、做業績案件后,督促相關部門于今年6月制定出臺了《漳平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評獎勵暫行辦法》,有效防止同業“惡性”競爭和不法分子“鉆空子”。
針對巡察整改不到位問題,建立了巡后整改約談、督查問責的“八項制度”,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巡察整改“回頭看”,確保巡察利劍高懸,形成震懾。
“今后,我們要定期分析研判全市紀檢信訪舉報、執紀審查、追責問責等情況,從數據、案例中實時把握政治生態發展的趨勢,努力做到精準施策、對癥下藥,為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提供了數據支持,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漳平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邱妤 通訊員 蘇呂唯 陳森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