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巖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創新思路舉措,完善工作機制,持續開展一項又一項高標準群眾文化活動,相繼推出一個又一個高品質藝術創作精品,陸續舉行一場又一場高水平文藝演出展覽,著力推進全市新時代文藝事業邁上新臺階。
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近日,由市文旅局、市委文明辦聯合主辦的“大愛龍巖——濃情中秋 喜迎國慶”廣場群星匯晚會在龍津湖文化廣場舉行。當晚所有的演出隊伍都是由市民和公共文化志愿者組成,他們通過廣場舞、詩朗誦、街舞、越劇、漢劇等多種節目形式,為觀眾送上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據了解,“廣場群星匯”是我市在群眾文化普及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形成公共文化服務全民的一項品牌活動,已成為百姓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產品。
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全民水平,我市積極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廣場群星匯”“龍巖大家唱·百姓大舞臺”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龍巖大家唱·百姓大舞臺”這項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5年,全市文化志愿服務隊每周定期在龍津湖公園等公共場地,組織教唱群眾歌曲,已成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和全民藝術普及的一大亮點;同時,依托市藝術館,市文旅局每年開展十余場各類藝術普及公益培訓班及藝術志愿進校園活動,并建設文化志愿服務基地,提供藝術知識和欣賞及藝術技能和活動等服務,更好地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受廣大市民群眾的認可喜愛和熱情參與。
據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共開展“周周有戲”“非遺劇種公益性演出”“戲曲進鄉村”等各項文化活動312場;全市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開展線上線下群文活動896場次,服務群眾約682萬人次。
創作扎根人民藝術精品 彰顯文藝演出展覽成效
近幾年來,我市堅持以創作為核心任務,以精品為立身之本,實施文藝工作者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長效機制,一批批藝術精品不斷涌現、綻放光彩:我市創排選送的《樹桐號子震山林》《青山回響》《打破鐵上杭》等三個節目代表福建省參加第十九屆全國“群星獎”全國復賽;福建第十六屆戲劇水仙花比賽,我市取得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的優異成績;我市新創的《雙龍銀圓》《魏侃夫》《白蛇傳》《水漫金山》等四部劇目入選福建省2023年度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我市原創劇本《洗冤傳奇》獲福建省第29屆戲劇會演劇本征文三等獎。
通過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推出一批新時代精品力作的同時,我市始終將文藝作品的演出、展覽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不斷擴大藝術精品的影響力。一方面,組織一批本土題材精品劇目參加全國全省展演:閩西漢劇《狀元媒》參加第二屆全國漢劇節展演;龍巖山歌戲《紅嫲》參加第二屆全國采茶戲和全省百花文藝獎展演。此外,我市新創排的大型非遺歌舞集《客夢千年》廣受好評;復排的《白蛇傳》《南繼子》《春娘曲》等優秀傳統劇目開展了惠民演出活動。
另一方面,我市今年陸續引進并成功舉辦幾場高水準的文藝演出、展覽:引進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大型國風音樂會《千年一場唱》,為群眾帶來國家級藝術文化盛宴;引進廣東漢劇院演出大型廣東漢劇《王昭君》,推動廣東漢劇和閩西漢劇的交流;與中國美協聯合舉辦“仰望秋岳——中國畫山水作品展”這一全國性專業美術展覽,提高龍巖美術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與廣州美院聯合舉辦美術大師胡一川藝術與文獻展,這是我市與廣州對口文化交流的一項重大舉措,獲得極大反響。一系列走出去、引進來的高質量文藝演出及展覽,以展演塑精品魅力、以精品彰展演內涵,有效助力了我市文藝事業的提升發展。(融媒體記者 邱慧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