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負極材料鍍箔、鋼殼裝配注液、電池封裝檢測……昨日,在連城工業園區鋰電池產業園,徐氏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一派繁忙,工人操作自動化設備加工出口東南亞的18650電池產品。
“我們現在日產電池15萬只,達產后日產量可達30萬只。”徐氏新能源生產部門負責人介紹說,該公司去年落戶連城,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完成建設、設備安裝,并于今年1月正式竣工投產,今年產值可超1億元。
今年以來,連城縣鋰電池產業喜訊連連,先后簽約落戶儲能鋰電池生產項目、小動力鋰電池生產項目、鋰電池包裝材料配套項目、年產600萬臺應急燈項目,開工建設數碼類、高倍率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生產線項目,竣工投產年產1億只單體18650電芯的儲能及動力電池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這是該縣傾力打造產值達百億元的全省消費類儲能類鋰電池產業基地的具體實效。
連城縣敢于開拓創新,無中生有育就鋰電池產業。2017年4月,連城第一個落戶的鋰電池產業項目,福建省興龍新能材料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高純度硫酸錳項目實現竣工投產。此后一年多時間里,連城把鋰電池產業作為“雙培育”重要載體,有力推動項目紛紛落地、落戶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該縣實施產業鏈招商,推動項目加速集聚。按照逐步完善鋰電池產業鏈的思路,通過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著力引進上、中、下游配套企業。一年多來,該縣先后成功引進上游原材料興龍新能高純度硫酸錳項目,中游正極材料巨力新能源錳酸鋰項目、科得億新能源鋰離子電解液項目,下游配套弘鑫新能源鋰電池鋼殼及蓋帽、菲爾姆鋰電池鋁塑膜等材料項目,國冠新能源圓柱形鋰電池、徐氏新能源方形鋰電池、冠盛新能源軟包鋰電池等鋰電池整裝生產項目。同時,這些產品將為縣內冠睿電子、萬乘智慧光電等關聯企業生產手機、平板電腦、太陽能儲能電池等產品提供配套,真正做到鋰電池產業從無中生有到產業鏈延伸裂變。
連城還巧施“騰籠換鳥”,助推項目盡快落地見效、發展壯大。對僵尸企業、閑置低效用地采取協議租賃、轉讓嫁接、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進行清理和盤活,共收回土地10余萬平方米。去年落戶鋰電池產業園的弘鑫新能源、徐氏新能源、巨力新能源,就是兼并重組鑫晟大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鋰電池鋼殼及蓋帽、方型鋰電池、錳酸鋰等三個項目,大大縮短項目建設周期,已全部實現竣工投產。
到目前,該縣已落戶鋰電池產業鏈項目15個,總投資超30億元,并呈現加快集聚的良好態勢。2019年,引進落戶鋰電池企業可達20家,預計可實現產值10億元,到2020年可實現產值22億元。(通訊員 黃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