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閘機核驗智能機器人巡邏
昨日下午,在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國內出發/到達大廳,旅客到達航站樓后,無需摘口罩,憑一張身份證即可自助完成人臉識別、人證比對、無接觸式體溫檢測、健康碼核驗、重點人員篩查等檢測程序。
“像這樣的自助閘機通道,我們設置了25條,平均測算下來,攜帶行李旅客的過檢時間在7秒左右,未攜帶行李旅客僅需3秒至5秒。”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機場針對旅客核驗排長隊現象,自主研發的自助閘機系統。
該系統融合應用了無感檢測技術、智能生物識別技術、遠程控制技術等多項高新技術,實現了與八閩健康碼、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等平臺數據的對接與集中管理,可快速進行風險識別預警。
據介紹,為了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所有進入候機樓的旅客需通過自助閘機進行驗碼、測溫、人證核對和異常處置,實行“非綠碼不通行”。值得一提的是,機場內還設置了固定的核酸采樣點,方便“非綠碼”旅客前往采樣點接受免費核酸采樣。
而在候機樓,只見幾臺智能清毒機器人正開啟定位巡邏模式,遇到有旅客時,自動噴灑水霧;無旅客時,則噴灑消毒液。同時,機器人還帶有語音播放功能,提醒旅客佩戴口罩、保持一米間隔等。
來到全新啟用的旅客分流中心,這個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中心內,設置了采樣室、抽血室、洗消區、信息核查區、旅客等待室等多個區域,各個區域功能分明、設施完善。“來自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城市入泉航班的旅客,我們都會使用專用遠機位、專用區域、專用通道,部分旅客下機后會被統一轉運到這里進行排查及核酸采樣。”上述負責人表示,分流中心按照民航局“兩集中”要求,實行工作人員“團進團出”措施,能夠有效防止工作人員之間交叉感染。
記者了解到,為了給旅客提供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機場安排工作人員對旅客高頻接觸物表面,每4小時進行一次擦拭消毒,每日對重點區域及設施設備進行全方位消殺。此外,機場還組織專人負責醫廢暫存處管理,實行集中收集、統一轉運,每日交由晉江市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處理,并根據暫存情況增加轉運頻次。
為了保障員工安全,機場還根據風險等級和崗位類別,對員工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近期,我們還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核酸檢測頻次,一線人員實行每3天1檢測,其他人員實行每7天1檢測。”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障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城市入泉航班的工作人員,當天保障結束后還必須進行一次核酸檢測,以確保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未接種疫苗的工作人員一律不得從事一線疫情保障工作。
(記者李玲玲通訊員王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