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樓里聆聽炮戰故事
“正打得激烈的時候,突然,炮位上的一個藥包被彈片打到,起火了,火焰一下子躥得很高……這時,三炮手身上已經著火了,他顧不得撲滅身上的火焰,雙手飛速地轉動方向盤,直到把火炮轉進掩蔽部……指揮員命令他下火線,他就是不離開炮位,又堅持了三四十分鐘,直到昏死過去。后來,聽說三炮手燒傷太厲害,搶救無效犧牲了,我才知道,他叫安業民。”
日前,晉江金井鎮圍頭村借助第46個主題黨日,開展了一場“學黨史悟思想圍頭紅色故事會”活動。在剛剛修整完工的“八·二三”炮戰遺址毓秀樓里,海軍陸戰隊某營黨員、圍頭村黨支部黨員、民兵哨所民兵、圍頭娘子軍成員、圍江小學少年軍校學生等齊聚一堂,聆聽炮戰故事,重溫烽火歲月。
81歲的老黨員代表洪建財率先“開講”:1958年8月23日那天,剛吃過午飯,上級就通知基干民兵到海軍臨時指揮所毓秀樓開會。會開完,部隊送來一大堆半新不舊的解放鞋,往院子里一倒,大家自己挑一雙去穿。我挑了一雙套進去,太大,但也顧不得換一雙,就跟著運輸隊到西線去了。從毓秀樓有一條戰壕通向海岸炮陣地,我們20多人一進入陣地就分散到各個炮位。五六點開始打炮,看到炮手們把炮彈一發發往炮管里填,打得很激烈,我們也不害怕了,只顧扛著炮彈急急地往炮位上送,來回快跑……
洪建財的聲音并不大,但因為故事很吸引人,每個人都豎起耳朵仔細聆聽。故事講完,現場隨即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除了洪建財帶來的炮戰故事外,圍頭娘子軍代表周紅也深情重讀了泉州人民出版社在1959年8月出版的《海防前線》里描寫圍頭“八二三”炮戰的一篇文章——《她們在戰斗》。
“今天我們選擇在炮戰遺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就是希望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更好地激發圍頭新一輪發展的‘紅色動力’。”圍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水平說,下一步,他們要把圍頭的十二大炮戰遺址分步保護好,通過圍頭村參戰老黨員言傳身教,讓新的黨員感受到戰爭年代的不易與和平的珍貴,也讓更多黨員走進這塊紅色土地。
(記者_蔡培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港首次出口新能源汽車組件2025-05-0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