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出去,眼前就是世界;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12月15日,晉江黨政企“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推動轉型升級”第三期深圳培訓班圓滿結業。在5天的時間里,晉江市領導思考更多的,還是如何吃透深圳經驗的要旨,然后緊扣晉江實際和優勢,讓這些經驗在晉江的土地上開花結果。
立足傳統產業 求新求變求發展
深圳創業、創新、創造的經驗讓晉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宏程感慨萬千。他認為,晉江既不是原材料來源地也不是產成品銷售地,晉江“無中生有”把鞋和服裝等傳統產業做得這么大,十分來之不易,傳統制造業是晉江立民之本,不能輕視不能放棄,而是要加大創新力度,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
晉江市委常委鄭亞亮說,要立足實際,立足傳統。要技術推動,大力提升改造傳統產業。要緊緊盯住“互聯網+”、工業4.0等發展方向;要借船出海,大力拓展營銷渠道,借助互聯網、電子商務、跨境貿易等現代手段,提升產品附加值。要苦練內功,著力在包裝、形象及品牌內涵、文化品位等方面做文章。
晉江市委正處級干部、泉州出口加工區管委會主任薛宗炎表示,晉江靠傳統制造業造就了今天的輝煌。要根據晉江實際,不要過分強調第三產業在GDP的比重,而是要注重對傳統制造業的升級轉型,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為市場注入活力
唱戲需要搭臺,發展產業也需要搭建平臺,因此打造新型政企關系,政府、企業手拉手,才能共同為市場注入新活力。
晉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志強建議,借鑒深圳南山區“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政府來搭臺”的做法,立足晉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主動對接中國智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加快三創園、洪山文創園、智能裝備園等創新載體建設,構建成集科技服務、自主創新、公共配套等功能為一體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如,要充分發揮高教辦對接服務全國高校的作用,引入更多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分區運營,為三創園、文創園等孵化基地對接創業創新項目落地服務補充力量,打造孵化器服務聯合體。
晉江市政協副主席葉榮宗說,政企互動是“晉江經驗”的重要內容,也將是促進轉型升級的有效舉措。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是主體,是戲的主角。政府應當明晰自身的職能作用,演好自身的角色,應當善于搭舞臺、當配角,真心實意搞好服務和保障,幫把脈搏、化難解困、主動作為。
泉州市紀委副處級紀檢監察員王禮南說,轉型企業是主體,干部要轉變觀念,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士氣,要結合實際,運用晉江的優勢與條件,把晉江的事業做得更好。
加大扶植培育力度 打造創新平臺
晉江市委常委、市人武部政委劉文成認為,轉型升級是階段性目標任務,需要有戰略性目標,晉江市委需要科學謀劃“十三五規劃”,梳理總結、提出新的概念性目標,來更好地聚集晉江力量,發揚晉江精神,實現晉江發展。
晉江市副市長曾獻禮建議,堅持實體為本,產學要為我們的實體注入新鮮血液,晉江有這種基礎、有這種勢頭。對于已經謀劃的機器人、智能制造、海洋經濟等項目必須加大培植力度。要加快政府融資平臺體系建設,突破傳統的觀念體制機制,整合做新做大國資背景企業,發揮國資背景資金效應,大膽培育扶植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
晉江市副市長丁峰提出,政府可以借鑒南山科創中心的經驗,建議三創園等園區盡快籌建和完善科技研發及孵化功能,為晉江市中小微企業成長服務。同時,制定準入門檻,招引創客團隊,引導創客與孵化器有機結合,形成生態鏈。另外,要加大產學研合作,創新產學研模式,把中科院、哈工大、中紡院、中皮革院在推進晉江市企業智能化改造和轉型升級的作用和效果發揮得更好。 (記者 莊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