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就猶如機器,若一個不注意,它就會出問題。身體的任何不適都會影響到個人,出現食物不振、疲勞、便秘等小問題的時候,不尋醫不吃藥該如何解決?以下7個方面,為您揭開養生秘密。
1、飯前30分鐘沖肚子,沖5秒休息1分鐘,增強食欲、緩解胃潰瘍
專家表示,胃口不好、食欲不振的人可有意識地在飯前30分鐘洗澡,用熱水刺激胃部,待身體暖和后,再用溫水在胸口周圍噴水,每沖5秒休息1分鐘,重復5次;如果有浴缸,可以先在熱水中泡一會,同時進行腹式呼吸,從鼻子吸氣,讓腹部鼓起,然后從口吐氣,再用稍溫的水沖沖腹部,這種交替刺激能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欲。胃酸過多、胃潰瘍者,在熱水中浸泡3-4分鐘,可控制胃酸分泌。
健康指南:飯前沖肚子僅適用于食欲不振的人,有的人空腹洗澡會造成低血糖,易發生暈厥,請慎重選擇療法。洗澡能消除疲勞,但需要注意的禁忌也不少。如飯后立即洗澡,會使消化道血流減少,妨礙食物消化和吸收,引起腸胃不適;泡澡時間過長,容易使人疲勞,引起心臟缺血、缺氧等。
2、40度的熱水沖洗重點部位10分鐘,可逐漸打通血淤
對于風寒、血淤造成的慢性肌肉損傷、局部僵硬疼痛等問題,可以在洗澡時多加幾個動作。養生專家說:“淋浴時以40度的熱水在疼痛部位噴上10分鐘左右,特別是容易疼痛的如頭、肩和腰等部位,可以邊沖邊做舒展運動,前后左右轉動,可逐漸打通血淤,促進血液循環。因提重物或受撞擊而閃了腰的人,傷后不宜馬上洗澡,否則會加劇疼痛。應于疼痛緩解后,在40度的熱水中泡10—20分鐘,有助于消炎止痛。因腎氣不足造成其他原因的腰痛可用熱水在腰部來回沖浴,并適當做做腰部屈伸運動,也可得到緩解。”
3、洗澡時大口呼吸,緩解便秘。
每到季節變換、工作勞累時,不少人都容易出現功能性便秘的癥狀。養生專家表示,除了日常的生活調理外,洗澡時可以用手掌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按摩,同時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并重點淋浴腹部,可增進氣血流動,加強血液循環,有緩解便秘和防治痔瘡的效果。對于神經性便秘的患者,可沿著腸部用40度的熱水沖3分鐘左右,再用25度的溫水沖10秒鐘,反復5次左右,能夠加強大腸部位的蠕動。
4、熱水里加生姜,祛除寒氣。
許多女性及體寒的人經常會全身發冷,手腳容易冰冷、麻木,甚至在夏天也不例外。養生專家表示,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這多是因氣虛、血虛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供應量不足。這類人群在有空時可多泡泡澡,并在熱水中加入生姜,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在淋浴時,可先用40度的熱水沖浴肩部和膝蓋以下,邊洗邊做肩部上下運動和腳部踏步運動,等充分暖身后,再用冷水沖10秒鐘。反復5遍,冷水和熱水交替沖淋,血管一冷一熱不斷伸縮,以達到暢通血液的目的。但體質較弱的老人與小孩盡量避免冷熱交替。
5、搓搓臉洗掉疲勞。
由于面部分布著很多表情肌和敏感神經,偶爾搓一搓臉,人馬上就神清氣爽起來。專家表示,勞累了一天后,在洗澡時搓搓臉,熱水能更好地刺激這些神經,在摩擦和水溫雙重作用下,面部血管遇熱擴張變粗,血液循環加快,舒展表情肌,可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面部的緊實紅潤,長期堅持可防止面神經炎、視力減退。
6、按摩時兩手掌在面部上上下下揉搓,直到臉上發熱為止。
力度可以稍重一些,每秒一次,搓3—5下,每次不少于3分鐘,干性皮膚的人手法不要太重,速度也不要過快,以免搓傷皮膚。但需要注意的是,40度的水溫消除疲勞最理想,如果水溫過高,消耗熱量多,不但不會消除疲勞,反而會感到難受;而水溫過低,會讓血管收縮,不易消除疲勞。
7、按摩腳,緩解疲勞、浮腫。
專家表示,中醫上講“百病始于氣”,腳步沉重、浮腫多是因人體內“氣”不暢,導致血液循環受阻造成的。而腳上神經密集,洗澡時重點刺激各部位反射區,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正常運作。可以先用40度的熱水從腳尖往腳背來回沖浴,然后針對性地沖腳踝和腳掌心部位各3分鐘后,再用低溫冷水沖同一地方約10秒鐘,同時腳部邊沖邊活動,重復數次后以達到刺激穴位,通暢氣血的作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